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实践育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我国持续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着力构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华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深入践行“强国行”专项行动实践育人要求,将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作为锻炼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关键平台。
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自2016年创办以来,始终以“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社会发展”为宗旨,要求参赛队伍通过实地调研、理论分析、方案设计等环节,锤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2024年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紧密围绕“推进治理现代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年度主题,持续深化实践育人导向。共有全国268所院校的3115支队伍报名参赛,参赛师生1.53万人,2616篇案例通过文本检查,进入初赛评选。在初赛第二轮评选中,来自全国高校和实践部门的300名专家在地域回避、专业匹配、随机抽取及双向匿名的原则下参与评选工作。根据得分(标准分)排序和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检测,评选出有效参赛案例的前20%、前100名和前32名。
华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充分发挥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赵艳霞、李娟、王颖三位党员指导的3个案例入选前20%,生动展现了“把论文写进问题里、让对策带着泥土气”的育人实效。
图 案例大赛入围前20%名单公示
赵艳霞指导的《从“煤河记忆”到“盛唐新梦”——河北唐山河头老街文旅融合的创新治理实践》案例聚焦当地文旅融合实践,剖析如何通过文化IP打造、政企社协同机制激活工业遗产,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软治理”路径。李娟指导的《清锅冷灶难温暮岁,群心众力共暖颐年——探索滦南县养老小食堂“四个一点”破局之道》以滦南县养老小食堂为切口,解码“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社会捐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可持续养老模式,为农村老龄化难题提供低成本、高效益的破局方案。王颖指导的案例《“桃”出生天,富有“钱景”——赵新庄村的共生探索与产业破局之路》追踪赵新庄村黄桃产业链的共生发展,揭示基层党组织引领下“技术赋能+品牌运营+利益共享”的乡村振兴密码,打造小农户衔接大市场的鲜活样本。
经济管理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将持续深化“强国行”专项行动实践育人内涵,推动党建与专业教育“双链融合”。未来,支部将聚焦国家治理现代化需求,拓展“政-校-社-企”多元协同的实践教学网络,书写党建引领下“把中国之治转化为育人之效”的崭新篇章。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