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国两会,发展对象、积极分子热议“民法”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一直是中国人民共同的心愿,制定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民法典影响深远、意义非凡。法学院学生党支部组织发展对象、积极分子热议“民法”。
张凌雨:两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民法典的颁布无疑是中国法制的一大进步,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昌盛的象征和标志,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民法典的颁布施行是对我国依法治国理念的强有力的回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民法典在内容上做了许多调整,设置了“婚姻冷静期”、关于网络侵权等方方面面的规定,让法律体系更加完备,更多从生活实际出发,让法律可以更好地保护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让我国的法律制度更加完善。
陈雨晴:在两会期间,身为法学院学生的我可能最关心的就是《民法典》的诞生,因为民法典的编纂,是几代法律人的夙愿,与我们以后的生活息息相关,因为它调整的是民事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一个自然人而言,从他还没有出生开始,到其死后一段时间,这个人生活的每一阶段、每个步骤,都由这部法律管。草案中无论是对高空抛物的规定还是离婚冷静期的出现,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我们对法律的新需求,都让我们发现,它将是一个里程碑,凝聚了中国特色,呈现人民的重要社会交往规则和实践理性,是一个法治国家愈发繁荣的标志。
戴湛纯:在万众瞩目之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终于正式问世。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也是我国民法体系建设历程中一座新的里程碑,总共7编,依次分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1260个法条,构建起全方位的民事权利保护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没有效仿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而是结合我国时代发展需要,在加强个人信息隐私保护、明确细化高空抛物坠物侵权责任、设立“居住权”为“家”保障等多个方面具体纳入了法律保障范围。“在民法的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个人就是整个国家。”民法典的公布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反应的是民生问题,反映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每个人面对“民法典”的新时代,满怀欣喜,作为一名法学学生,更是要深入学习《民法典》的新变化、新变革,提升专业能力水平,顺应法治社会发展。法律是治国之重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必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
杨澳: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曾先后四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编纂一部彰显中华民族精气神的民法典,是几代人的夙愿。民法典草案彰显人民至上,回应百姓关切,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与时代特征,以人为本更好的维护人民权益,草案聚焦经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全面加强了对公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的保护,有利于更好保护人民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民法典的编纂也将推动完善民商事领域基本法律制度和行为规则,以良法促善治,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夯实法治保障,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新的飞跃。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