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数据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锚定“三大卓越工程”,推进“一融双高”
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作为“教师+博士生”联合党支部,现有教师党员24人,博士生党员14人。支部党员扎根祖国大地,锚定卓越航标,以党建引领促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科研提质增效,着力推进“一融双高”建设。
一、党建引领“卓越育人”,“讲学习”擦亮立德树人底色
支部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找准理论学习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支部教师党员深度参与学生党支部教育管理,支部书记、班子党员与学生党支部牵手结对,紧扣“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强国建设”主线,每学期为学生党员、积极分子讲党课;围绕“四个面向”“教育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技术”等时代命题,组织开展了10余场大学习、大讨论;既走出去又请进来,协同校内兄弟院系、职能部门,开展主题教育学习沙龙、卓越育人专题研讨,与欧冶云商等合作企业开展8场特色联学联建活动、签订共建协议;邀请专家学者作全面从严治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内涵等专题辅导报告3场,组织支部党员赴上海红色阵地实地调研走访共计4次;支部教师党员主动对接企业人才需求,引入英特尔兼职教授参与计算机科学拔尖2.0基地人才培养工作,并将国产自主创新的爱国情怀融入荣誉课程建设和基地学术沙龙中;由支部企业背景教师负责举办的“数据科学与工程”暑期学校连续11年顺利开班,饮水思源,反哺社会;由支部党员导师与研究生结对开展的学术沙龙坚持一月一期,营造学院“勤学乐学”学术氛围;支委牵头组织,将10项企业冠名奖学金、进取奖学金颁奖典礼与学生年度科创成果展相结合,推进产教融合、创教融合。支部党员教师指导学院本科生团队在英特尔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中斩获个人赛道最高奖项一等奖、全国计算机系统能力大赛一等奖等,指导博士生同学获得ACM SIGMOD中国优博奖等荣誉;支部骨干党员牵头,建立了如华东师大-中软教育科技与数字化变革联合实验室等11个校企联合实验室,进一步加强校企协同育人力度。
二、党建赋能“卓越学术”,“抓队伍”提升学科建设成色
支部对标“国之大者”,切实扛起抓党建聚人才责任使命,协助学院党委,引育国家级领军人才4人,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3人,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3人,各类省部级优秀青年人才12人,组建了一支融合学术界和工业界背景的党员骨干团队。支部主动搭建交流平台,落实“院领导与青年教师座谈机制”“党委班子联系青年教师制度”,支部书记、班子党员与青年教师开展谈心谈话工作50余人次;实施“青年教师教科研交流支持计划”,系统宣讲相关人才计划和科研申报项目;组织丽娃河畔茶话会、“看上海”寻访红色印记等活动,建立落实新老教师“传帮带”机制,通过内培、外联、共研等手段为青年教师提供精准帮扶,增强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依托教育部首批专业建设虚拟教研室,开展“有组织教学”, 联合东北大学等10余家单位,牵头承担了新兴领域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建设项目;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将专业精神和科技自立自强等融入数据专业教材建设中,自主编写的10本专业核心教材和10门线上课程,填补了国内外数据专业建设空白,持续引领学科领域前沿发展。由支部党员教师为主体组建的教学团队,经过不断摸索创新迭代,开发了领先全国的数据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开创了数据驱动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该成果辐射了500多所高校10万余名学生,引领全国高校的数据专业建设。学科建设成果获评全国首个数据领域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三、党建助力“卓越服务”,“强科研”彰显爱国奋斗本色
支部充分发挥党员攻坚力量,自觉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以党建为抓手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围绕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行业产学研合作等关键问题,支部牵手紫竹科协、上海银行、建设银行、校科技部等校内校外单位开展党建联建活动,切实推动数字科技在行业的应用推广;围绕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及行业数字化转型等新兴领域,支部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参与筹建华东师范大学贵州(大数据应用)研究院,组织贵州省高校人才数字化素养提升工程研修班,承办高校人工智能教师教学研讨班;由支部党员骨干参与研发的学院水杉在线教育和实训平台,荣列教育部2024年公布的首批18个“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并获央视新闻频道专题报道。2022—2024年间,以支部教师党员为主体的科研团队在区块链技术、教育科技、大数据管理与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取得优异成绩,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社会治理与智慧社会科技支撑”重点专项等20余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发表了70余篇高质量论文,荣获了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等20多项发明专利,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面向新征程,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将持续巩固深化学校党建质量“培优计划”样板支部创建成果,凝练党建品牌特色,围绕实现“七个有力”深耕细作、笃行致远,切实把基层党建优势转化为推动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动能效能,为实现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擘画蓝图愿景提供坚强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