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发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搭建“政产学研”发展合作平台
第二十八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提出:“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发挥党建工作在把准方向、整合资源、支持保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党建引领高等教育改革,落实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重点任务。”这些重点任务是高校党建深度融入事业发展的核心,河海大学动力学与控制研究所党支部紧密围绕这些重点任务,以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引领,加强学习研讨,广泛凝聚共识,深入领会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协同建设的方法论,持续深化“三位一体”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创新党建工作,多点发力,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党建工作。
党建引领,打造“芝纶精神”育人品牌
党支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大思政”育人体系,秉承徐芝纶院士“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的精神风尚,大力打造“芝纶精神”育人品牌。一是注重红色文化育人,用好校内红色资源,讲好河海红色人物故事,引导师生传承“红帽子大学”基因,以徐芝纶院士励志经历为榜样,持续开展“徐芝纶大讲堂”、“徐芝纶教育思想研讨会”、“芝纶实境课堂”等系列精神育人品牌活动。二是传承好服务国家战略的优良传统,将一代代河海人的典型事例,以及新时代伟大变革发展成就,形成思政育人案例等融入思政课堂、日常思政教育和网络思政,组织全国优秀教师、“双带头人”等先优典型开展“头雁讲堂”,形成雁阵效应,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新模式。新模式育人成效显著:20名本科生在国际、国家级大学生专业竞赛、创新大赛上获奖,包括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一带一路”国际邀请赛全国银奖;“创青春”理论实践研讨会全国二等奖、全国大学生“共享杯”科创大赛二等奖、国际工程力学竞赛团体二等奖、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优秀奖等; 5 名研究生获得 CSC 国际交流项目,2 名研究生获张光斗奖学金、6 名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留学生 Nizar Alkayem 获得 Excellent Awards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奖。
支部指导学生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一带一路”国际邀请赛全国银奖
党建引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党支部深入学习与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在党建引领下,党支部发挥强大组织力,带领18名教师党员和博士生党员将基础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起来,联合攻关跨江桥梁健康诊断关键核心技术,先后研发了近十种国际先进的算法与软件,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跨江桥梁健康诊断提供了“龙星金盾”。这些技术在江苏东华测试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宏远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转化为产品,并已应用于苏通大桥、江阴大桥等 16 座长大桥梁健康监测与管养,降低运维成本 40%,累计产生经济效益1.2亿元,成为党建引领科技攻关的范例。支部开拓性建设动力学与控制学科发展的高水平支撑平台。近三年,建成科技部“中国-中东欧涉水基础设施安全与健康联合研究中心”、江苏省“‘一带一路’外国专家工作室”两个部省级平台,并且创办的国际期刊Structural Durability & Health Monitoring,已成为领域第3大期刊。在平台上,聚集了17名中东欧专家(含6名院士),形成覆盖中东欧国家的涉水基础设施科技合作联盟,举办科技部举办首届中国-中东欧技术创新大会,获批13项国际项目(中、外经费达1300余万元),支持32名国内学者开展合作研究,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尤其是,平台提供经费支持11名研究生赴免费国外进行学习与交流,大力拓展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增强了学生的科学家精神素质,特别是在异国学习的特定环境催生了学生以国为家的自豪感,和立志成人成才、为国争光的强烈责任感。
党建引领,校企共推“产学研”合作
支部一直紧密围绕着产业、学术和研究的发展,为推动高校事业的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作了积极的努力,开展了以“党建引领技术赋能,监督创新勇担使命”等为主题的党建业务联学联建系列交流活动。支部书记曹茂森教授带领支部党员与山东省建安中心党支部、山东省水科院中心试验室党支部对山东省东平湖老湖区洪水相机南排工程、山东省南水北调八里湾泵站工程进行调研,查看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商议协同开展技术攻关的措施方案。山东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尹正平同志高度赞扬本次交流成果,并参加了本次交流活。
活动期间,三个党支部围绕“党建引领解难题、促发展”开展座谈交流。河海大学动力学与控制研究所的专家教授分享了水利科研攻关方面的最新技术成果,曹茂森教授分享了党建引领科研攻关等方面的特色做法和全国样板党支部创建经验,山东省建安中心、山东省水科院中心试验室党支部分别介绍了党建与业务工作开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党建引领下的“工程带科研、技术强监督”合作意向,签署了支部共建和技术指导帮扶协议。此次活动是拓展党建业务深度融合路径的一次积极探索,为进一步提升支部建设实效、以高质量的党建工作推动业务工作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联合科研院所协同攻关水利工程建设难题搭建了桥梁。下一步,河海大学动力学与控制研究所、山东省建安中心、山东省水科院将充分发挥合作平台作用,建立常态化合作交流机制,以党的建设凝聚发展共识、提升能力本领、锻造过硬队伍,通过多方通力合作,全力破解水利发展技术难题,促进党建业务高质量融合发展。
活动一行参观八里湾泵站
支部签署共建、合作意向协议
支部课题组自主研发了风力机一体化流固耦合及风电场场级控制软件平台,填补了行业空白。积极进行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与海装、电建、华能、大唐国际、光恒科技等企业建立了紧密联系,并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为这些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开展了技术合作和科研项目,如“海上单/多风机尾流模型研究”、“大连瓦房店风电场布局优化验证”、“青海都兰风电场布局优化CFD仿真”、“华能阳江风电场场级控制研究”,推动了产业的升级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党建引领,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支部书记作为 “双带头人”,一方面具有强的国际化背景,海外留学6年,欧盟玛丽·居里学者、欧盟-中国科技合作创新龙星奖一等奖获得者,在该研究领域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对国际化人才培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一方面政治素质强,带领支部先后获江苏省特色党支部、江苏省优质党支部等十几项党建荣誉。 发挥“双带头人”的引领与表率示范作用,带动党支部探索培养具有国际学术视野、肩负起民族复兴时代重任、至诚为国建功立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支部将“国际化专业知识教授、爱党爱国思想教育”作为支部的责任与使命。通过支部成员坚持不懈努力,获批河海大学“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安全与健康外国专家工作室。该外国专家工作室汇聚了塞尔维亚新帕扎尔大学校长、欧洲科学院院士Sumarac为代表的26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安全与健康研究领域的国际著名科学家。2017以来,外国专家为研究生开设《Structural Safety and Reliability》、《Nonlinear Dynamics》等四门短期课程,吸引64名研究生参与课程学习,并开展了两期《“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安全科学与技术》研究生系列讲座。目前,该工作室已成为“一带一路”国家研究生来研究所交流、研究所内的研究生走向“一带一路”国家学习交流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
支部坚持在“发挥支部国际化优势,以国际化推动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方面创新性开展工作。开创了为二年级以上博士生配备外国名教授任兼职副导师的“1+1”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2017以来,共为16名博士生配备了外国名教授任兼职副导师,大力增强了研究生全英文学术交流能力,促使研究生具有全球视野,提高了跨文化交流能力,增强了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外国名教授任兼职副导师在博士生的培养中已发挥了显著作用,主要体现在上述16名博士生中已有10名博士毕业后进入南航、河海、南邮等知名学校担任青年教授、副教授、讲师。
支部将国际化学生培养的成功经验扩展,把搭建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以增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作为使命性任务。3年来党支部创建了学生国际化培养的三大平台:①国际合作项目群;②国际学术会议;③国际学术期刊。国际合作项目群:在党支部推动下,研究所共申获17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外经费达1300余万元。这些项目共吸引34名研究生与外国专家“手把手”进行科学实验。国际学术会议:主办、协办了第42届国际振动工程及应用会议、第4、5届国际结构健康监测与完整性管理会议,16名学生在会议上作学术报告,且6名研究生在会议上任分会秘书长、研究生分会场主席、副主席等。国际学术期刊:主办《Structural Durability & Health Monitoring》(EI) 期刊,14名学生担任稿件格式审查、分发审理、评稿意见反馈等工作,增强了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目前这三大平台已有力支撑起研究所学生国际化培养任务。
支部博士生沙刚刚担任国际会议研究生分会场主席
支部在国际留学生中打造品学兼优、具有亲华、爱华、友华情怀的国际留学生“头雁”,让其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外国友人。经过培养,2015年博士研究生Nizar F Alkayem(尼扎)成为国际留学生领头雁,获教育部优秀来华留学生。2018年,Nizar在学校1500余名外国留学生中,以综合成绩第1名被评为教育部“来华杰出留学生代表”,获得CSC优秀留学生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7月10日,Nizar作为教育部外国优秀留学生代表,接受CCTV-13[新闻直播间]“学在中国、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培养”采访。后续,2021年该生作为河海大学博士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外国专家学者项目,现任教于南邮。
支部培养博士生尼扎接受CCTV-13[新闻直播间]采访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