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路径实现党建与业务“一融双高”

2025-09-03 08:06:57 韩洪涛 王成全 张程

创新路径实现党建与业务“一融双高”

近年来,黑龙江东方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产业项目等工作融合的有效路径,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激发党组织活力,围绕三个聚焦,实施三项工程,深入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一融双高”,让党建引领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定盘星”和“强引擎”,党建工作质量显著提高,党建与业务工作不断融合提升,推动了一批服务龙江发展成果及应用项目落地见效。

聚焦工作机制创新,实施示范创建工程

一是突出机制创新,强化基础工程。党总支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推进主题教育学习常态化、制度化,以全省民办高校党建“样板支部”创建为契机,建立了《党总支组织生活实施细则》等制度,进一步规范落实组织生活制度。教师党支部书记与系主任一肩挑,建立支部、系协同工作机制。把师德师风规范融入人才引进、职称评审等各环节,实施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二是扎实理论武装,强化铸魂工程。高校的主要任务是立德树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加强理论武装,党总支切实抓好作为主渠道、主阵地的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广大教师要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积极构建“读、写、讲、用”四位一体理论武装模式,通过“五进一融合”学习模式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强化学习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增强师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提高师生“政治三力”,将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各项事业发展当中。具体做法是建立《党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制度》,采取集中轮训、理论宣讲等方式,坚持每月不少于2小时的线下集中学习和每周1次的线上学习研讨,建设党员手机云班课学习园地,打造党员教育“手机学堂”,推动党员教育信息化、智能化、科技化。各党支部书记积极参加学校党委组织的赴延安、井冈山等地红色教育学习培训,增强党性修养。三是推进智慧党建,提升服务效能。研发“党员责任区智能化管理系统”、“党员信息管理系统”等线上平台,使党员信息管理智能化,党员作用发挥数字化,激发党员了责任感使命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凸显。


党总支组织党员观看“党课开讲啦”学习活动

党总支组织党员观看“党课开讲啦”学习活动

近年来,一个党支部先后被评为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黑龙江省高校“百优”党支部、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党建样板支部、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理论学习案例“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五进一融合’促进党建和业务双提升”,获批全省高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优秀创新案例。

党员教师主持省自然基金项目3项,主持省级教改课题12项,主编教材6部,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获批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获评全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

聚焦立德树人使命,实施党员“一责五进”工程

一是党建工作指导员进企业。在学生的“实习期”、“预就业”期间,在实习企业和用人单位成立“流动工作站”和“党员责任区”,选派党员教师担任学生党建工作指导员,将理论学习融入专业学习、将思想教育融入职业情境、将党性教育融入岗位实践,把党建工作延伸到企业、拓展到校外。二是党员教师进创新创业实验室。按照“办一个专业、组建若干个创新实验室、培育一批创新创业团队、出一批创新成果”的原则,以骨干党员教师为核心,组建专业“创新创业实验室”开展大学生课外创新创业训练活动,吸纳在校生达20%以上。由党员教师牵头的创新创业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道德品质优秀、技术技能过硬的优秀应用型人才。三是双导师制进创新创业团队。选拔优秀党员教师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实行“创新创业导师、大学生党建导师”制度。通过创新创业导师和党建导师的双向并行培养模式,已经形成教师与高年级学生传帮带、党建与业务双融合的局面,相关经验《双导师制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被黑龙江日报报道。四是党员教师进班级。构建“一体两翼”学生党建工作机制。每个班级配备一名党员教师做班主任,每周2次深入班级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盼,第一时间解决学生学业及心理困惑。五是党建导师进社团。依托创新实验室成立专业学生社团,由党员教师作为社团的指导教师,担任党建联络员,在专业学生社团中开展党性教育和专业指导,培养党建工作骨干,消除学生社团中党建工作的空白点,增强了学生对党组织的认同感。

党员责任区教师指导创新实验室学生

党员责任区教师指导创新实验室学生

通过党员“一责五进”工程解决了党建工作与专业学习“两张皮”的问题,形成了“教师引领学生、高年级影响低年级、榜样带动群体”的党建与业务双融合局面。教师指导学生每年获得国家级及省级各类大学生竞赛奖项30余项,获得黑龙江省“互联网+”大赛民办高校首个金奖,每年200名左右学生高质量就业。通过具体实践形成的党建案例《实施党员“一责五进”工程,促进大学生党性修养及成长成才教育》入选2021年全省高校基层党建创新最佳案例。

聚焦服务社会发展,实施人才培养创新工程

一是构建育人体系。党总支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自身专业优势,以需求为导向构建“1234”育人体系。“1”是打造一支专业型党员教师队伍;“2”是搭建两个实践育人平台;“3”是创新“实践内容互通、实践平台互通、指导力量互通”的“三通”实践教学改革路径;“4”是深化“学、练、赛、研”四位一体递进式实践育人体系链建设。二是服务社会发展。围绕龙江冰雪经济、畜牧业产业开展服务龙江相关项目研究。师生创新团队研发的“短道速滑记圈系统”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应用,得到奥组委的高度评价并向学校发来感谢信。研发的“短道速滑录像回放系统”、“短道速滑成绩处理平台”项目,经过亚滑联技术委员会专业鉴定,已被亚滑联采用,并于2023年9月在泰国举行的亚洲短道速滑公开大奖赛得到应用,因其精准的判罚得到参赛教练员、运动员的好评,泰国花样滑冰协会向学校发来感谢信。研发的“奶牛行为监测系统”在黑龙江省乳业协会广泛应用,为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教师党员参与研发的短道速滑系统在北京冬奥会获得应用

教师党员参与研发的短道速滑系统在北京冬奥会获得应用



责任编辑:韩洪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产业项目等工作融合的有效路径,围绕三个聚焦,实施三项工程,深入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一融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