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规青年说|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观后感(一)_1

2021-01-19 16:34:57

3月9日下午学院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了“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课上,艾四林等四位教授为我们解读了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分析了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讲述了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相信大家都是收获满满,下面来看看这些同学怎么说吧。

 

化危机为机遇,疫情中取得进步

正如王炳林教授所说,中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可是中国以及中华民族至今仍雄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在世界舞台上绽放着蓬勃的生力,上演了一出出可歌可泣的故事,这正是因为中华人民善于在一次次危机中寻找机遇,在一场场绝望中找到希望。

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少痛定思痛的毅力。

2008年四川大地震举世罕见,带走了无数人的生命,给中华大地带来了灾难。毫无疑问这是全部中华儿女所不愿看到的悲哀,也是所有中国人民的不幸。可是伟大的中国人并没有沉湎于无尽的悲痛之中,没有深陷于天灾的绝望当中无法自拔,我们迅速地行动了起来,既要减少灾难带来的损失,又要从无情的地震中学习,学习我们要如何去做。

奋力抗灾减损耗

在5·12大地震发生之后,中央立刻举全国之力驰援四川。中国人没有被地震吓倒,他们齐心协力抢救伤员、他们东奔西走筹集物资、他们鼓起勇气奔赴灾区、他们坚定不移呐喊助威……所有人都在为四川祈祷,都在为逝者默哀。

人民解放军、广大群众、医护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把地震带来的灾害降到了最低,这是不幸中的万幸,这是中国人民勇气的回报。

痛定思痛求发展

那次大地震之后,我们也看到了可喜的进步:我们住的房子的抗震等级提高了,我们不必担心一次地震就把我们的文明化为乌有;四川的重症医学科高度发展,四川人将ICU的床位加到了100张左右,保证灾后每个人都可以得到最及时的医治;汶川的康复医学科也蓬勃兴起,因灾情而残疾的人们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优质的康复治疗和义肢装配。

5·12大地震的例子告诉我们,中国人民不会被一场灾难打到,也不会沉浸在悲痛之中无法自拔,中国人民会绞尽脑汁寻求解决灾难的思路,打破困境的迷宫,这次的新冠大考验也是如此。

我们看到,无数的逆行者驰援武汉灾区,留下了最美的背景;我们看到,无数的白衣天使废寝忘食与病毒抗争,树立了英雄的丰碑;我们看到,无数的良心企业、善良的人民东奔西走、捐钱捐物,给予了处于疫情最水深火热当中的人们以信心。

在这场抗疫中,每个人都在尽力发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在全国的努力下,疫情已经好转,胜利就在不远的未来。

可是我们也不能被胜利的美酒灌醉,我们还要清醒的意识到想要取得抗疫的最终胜利还需要格外小心,确保病毒消失殆尽。同时我们还要反思我们可以从新冠给予我们的大考验中学到什么。

或许我们可以学到如何处理好普通病人医治和新冠病人医治之间的矛盾。这次疫情中普通病人的医治变得尤其困难,似乎广阔天地间他们无路可走。我们该如何在全力抗疫的同时不丢下其他的非新冠患者?是不是可以空出专门的无污染综合性医院?是不是可以给普通重症患者安排绿色通道?

或许我们可以学到如何更快速的对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作出反应。得益于我国的体制优势,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在重大危机中调动全国力量扑灭灾难的熊熊大火。我们还有没有办法进一步加快速度?我们是否可以在可能引起公共卫生重大事件的科室建立起省际联络、信息共享的渠道,让全国医生可以做出更快地响应,把疫情的传播降到最低?

或许我们可以学到信息及时公开公布的重要性。无论武汉的严重疫情已经多么难以隐瞒,武汉市的官方信息仍然保持着难以置信的乐观态度。如果市民早一点知道疫情的具体信息,新冠是不是就不会如此大规模的传染、人民就不会如此恐慌?如果早一些重视起新冠病毒,或许可以多挽救一些生命、多拯救一些家庭?

中国是伟大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不会被灾难打到,我们要化危机为机遇,在疫情中取得进步,这才是一个伟大民族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缅怀逝者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断地努力来守护他们所深爱的土地。

向前看吧!但也不要忘记时不时的回头望望,铭记逝去的生命、牢记灾难的历史。

谨以此文表达对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崇敬以及对疫情中逝去生命的缅怀。

-- 李沛功

 

众志成城,共渡难关

生命是脆弱的,脆弱到肉眼难以看见的小小病毒能给中华大地带来阴翳;生命又是顽强的,在灾难面前,没有人放弃,没有人退缩。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党始终秉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同时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进姿态和“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斗争定力,关键时刻迎难而上、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以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实际行动,筑牢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在这场人与病毒的抗战中,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攻坚克难,医护人员的坚守担当,各地及时对抗疫情构筑严密的防线,共同凝聚成新时代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力量,这股力量贯穿在与病毒斗争的过程中,普通暖流,消融冰雪,加速了春天的脚步,迎来了温暖和光明。

在灾难面前,我们同呼吸,共命运,没有一个人能逃离,没有一个人的桃花源。据统计,奔向武汉的最美逆行者中,90后占到三分之一,向我们展示了卖萌并不影响年轻人的冲锋,恐惧并不影响年轻人的勇敢,他们与十七年前的“战士”相比,不同的是战场,不变的是家国情怀。身为大学生,我们更应该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在努力学习知识,认真上课的同时,也要不给国家添麻烦,相信国家,热爱祖国。

大事难事看担当,危急时刻显作为。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只要我们充分发扬斗争精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就一定能打败疫情这个魔鬼,一定能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面胜利。

-- 卫佳怡

 

观疫情防控思政课有感

新冠疫情爆发,我再一次庆幸自己是中国人。

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越是在危难的时候就越发明显。第一时间统一调配全国物资,第一时间采取有力措施,十几天建成两所医院。一声令下,14亿人一起行动。几个月内中国创造出了一次又一次令世界惊叹的奇迹。好在在各方努力下,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春暖花开的日子即将到来。而反观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确诊病例逐日攀升。民众恐慌、暴动,混乱的场面屡见不鲜。有人说中国这份“作业”很难抄。的确是这样。就以最基础的医疗物资和设备为例。美日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都是以私立医院为主,政府无力调动。这意味着疫情来临时,民众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去检查身体。有一篇美国报道称,一位老人仅是检查自己是否患有新型肺炎,就收到了3500美元的账单。这对于很多普通民众来说是无法承受的。而政府也无力承担那么多的巨额医疗费用。所以在那些国家,疫情防控的形式很不乐观。

从三年自然灾害到非典,再到汶川大地震,中国确实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但还有一句话叫“多难兴邦”。中国人有一种越挫越勇的韧劲儿。像松树一样,越是经受苦难的洗礼,就越站得挺拔。

这次抗疫行动也让全国人民看到了青年人的成长。“哪有什么天生的英雄,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像前辈那样勇敢。”很佩服那些冲锋在一线的青年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是他们,在风雨中挺起了民族精神的脊梁。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用责任心和使命感赢得长辈们的信任,让他们放心把时代的接力棒交于我们手中。没有超能力,但我可以脚踏实地。疫情地图对于疫情的防控有着巨大的作用。这是我所学的专业在实际中的应用。也许现在我还没有能力,但我希望通过几年的专业学习,我能够与这个时代同频共振。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惊蛰已过,而疫情后真正的春暖花开也已然不远!

-- 徐宇佳

 

肩扛重担,心无忧惧

看完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之后,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中国独特的制度优势,以及当代青年的担当精神。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党中央统一部署和协调各方,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和国家建立起来的疫情防控体系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能力以及防控效率,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干大事的能力。

这次新冠肺炎的疫情,对我们青年来说不仅仅是一场挑战,同时也是一场巨大的机遇。在疫情期间,广大青年向党和政府证明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我们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我们要时刻清楚自己肩上的责任。人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的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我们要用奋斗来书写无悔的青春,用担当来创造美好生活并且用青春来书写祖国的美好篇章。

-- 汤洋洋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中国人民不会被一场灾难打到。在疫情中取得进步。-- 卫佳怡 观疫情防控思政课有感 新冠疫情爆发。在疫情防控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