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博士党支部:赴四川调研设施农业与城乡融合发展

2025-09-28 15:24:59 李雪祎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切实发挥博士研究生党员的科研优势与先锋作用,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博士党支部于2025年8月10日至15日组织党员骨干奔赴四川成都及周边地区,开展了以“中西部地区设施农业生态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截屏2025-09-28 14.59.56

黄波工程师带领团队参观公司农业设备与种植示范基地

此次活动紧密结合博士党员的科研方向,具有鲜明的学术支撑和实践价值。出发前,支部成员们已完成《设施农业全景发展白皮书》的撰写,对国内外设施农业发展状况、农文旅融合路径和设施设计因素进行了系统梳理,初步发现当前行业在生产功能单一、数据利用不足和文旅项目同质化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博士党员们带着问题意识走进田野,展开实地调研,以期通过科研视角发现设施农业与城乡互动的新机遇。

在为期六天的实践中,博士党员们先后走访了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中农超级植物工厂、智棚农场、都江堰猕猴桃基地、天府农业博览园、凡朴农场、天星村和铁牛村等地,深入了解设施农业在智慧化管理、产业化发展和文旅融合中的最新进展。通过现场参观与专业人员交流,大家直观感受到了智能温室、物联网监测、水肥一体化管理、生态循环农业等前沿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也切身体验到不同地区在产业布局和乡村振兴中的探索与创新。在智棚农场,团队见识了传感器、水肥机、消毒机等设施设备在蓝莓无土栽培中的实际应用,对农业装备在精准控制中的价值有了直观认识;在中农超级植物工厂,大家走进未来感十足的立体栽培车间,看到LED人工光照、封闭式水循环和全自动环境调控系统如何营造高度集约化的生产空间,对植物工厂在都市田园、未来社区和文旅场景中的应用产生了新的想象;在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高耸的无人垂直植物工厂更是令博士党员们印象深刻,大家在负责人讲解中了解到该中心“3+2+N”的科研布局,体会到智慧农业作为系统工程的复杂性与战略意义。

截屏2025-09-28 15.03.46

团队参观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

在设施农业与文旅融合的实践探索中,博士党员们走访了都江堰猕猴桃基地、天府农业博览园和凡朴农场等地,看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多种模式。猕猴桃基地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实现规模化与品牌化,成为农村产业整合的范例;天府农业博览园不仅是科技成果展示平台,还通过常态化展会和文化活动串联“展示—体验—消费”的完整链条,为农业与市场、科技与旅游之间搭建了桥梁;凡朴农场则以研学教育、团建活动和生态体验为切入点,将农业与自然教育相结合,展示了面向不同客群的灵活文旅服务模式。这些案例让博士党员们在直观体验中感受到农业不仅是生产,更是一种跨领域的融合实践。

截屏2025-09-28 15.04.58

团队参观都江堰猕猴桃基地

在城乡融合与社区共创的探索中,博士党员们走进了天星村和铁牛村。天星村通过引入数字游民和发展非遗花木编艺,形成了“林盘+”消费场景和城乡价值交换的新模式,展现了文化、生活与生产相互支撑的社区生态;铁牛村则以柑橘产业为基础,构建“新村民企业+村企联合体+技术机构+农户”的合作机制,带动农产品深加工和乡村品牌建设,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党员们在与村干部、创业代表和新村民的交流中,深刻认识到乡村发展不仅仅依靠单一产业,而是需要长远规划、持续努力与各类主体的协同共建。

截屏2025-09-28 15.08.50

团队参观天星村

博士党支部的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科研与社会结合的田野调查,更是一次理论与党建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党员博士们在实地考察中锤炼了学以致用的能力,提升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展现了博士生党员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与担当。大家一致表示,将继续发挥设计学科的系统优势,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推动设施农业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创新方案,把个人学术追求融入国家战略需要,在新农创、生态社区与城乡互动等领域不断探索,用青春智慧和学术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始终鼓励博士党员将科研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把学术成果应用到国家发展和地方建设的实践中。此次博士党支部的调研活动,正是支部坚持党建引领科研、科研反哺社会的具体实践,也为博士生党员们在未来更好地投身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了宝贵经验。支部将继续依托“新通道”设计与社会创新项目,推动党建与科研相互促进,带动更多博士党员在服务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李雪祎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博士党支部赴川调研设施农业与城乡融合,服务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