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初心滚烫,湖工商青年在暑期奔赴乡野,深耕田野阡陌,以专业智慧赋能乡土,青春力量与乡土大地共生长!
01
财政金融学院清流筑梦实践团
探水电站运行实况
寻“取水贷”绿色密码
通讯员:罗智微 向蕊
7月12日,清流筑梦实践团赴郴州市高雅岭村水电站开展实地调研,与水电站负责人、村支书陈刚访谈交流。团队从设备运行、资金使用、政策实效等维度,详细调研了水电站运营情况及“取水贷”政策成效。
此次实地考察不仅让团队成员们直观了解水电站的运作机制,更以青年视角解读"取水贷"政策成效,以数据采集与访谈记录为依托,助力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绿色能源发展与利用,让传统水电在新时代迸发新活力。
(图为团队成员与负责人陈刚访谈交流)
(图为团队成员调研水电站设备运行情况)
02
计算机学院“E路童行” 社会服务队
趣味地理课
地名猜猜猜点燃学习热情
通讯员:贺强 刘敏维
7月14日,“E路童行” 社会服务队在平江县童市镇小学开展“趣味地理”课程。课堂上,老师为孩子们讲述了诸多有趣的地理知识,激发大家对地理学科的好奇心。在随后进行的“中国地名猜猜猜”互动环节中,孩子们通过谐音字联想猜测地名,于轻松欢乐的氛围中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孩子们对地理的兴趣。
(图为志愿者在进行地名猜猜猜小游戏)
03
法学院“法耀乡村行”先锋队
镜头传乡音
温情连民心
通讯员:吴涵 周奕
7月10日,“法耀乡村行”实践团开展群力村实践活动。队员借镜头记录乡土、无人机捕捉青瓦稻田,为宣传片积攒诗意。在微电影拍摄中,群力村党总支书记莫建昌讲村史、演故事,让乡村在镜头里升温。拍摄间隙,队员围坐一起听老人唠家常,并于标语墙前庄严宣誓,立下“服务乡村”的誓言,期盼以行动传乡音。
(图为队员们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墙前列队宣誓)
04
公共管理与人文地理学院生态护卫队
青春践初心 治水护生态
实践探秘圭塘河
通讯员:李安妮 陈丝雨
7月13日,生态护卫队深入长沙市雨花区圭塘河生态海绵公园实地考察。曾因污染生态遭破坏的圭塘河,经治理成内河修复典范。生态护卫队通过观察水质、水流,记录植被、水生生物,见证生态治理成果,感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专业视角剖析转型路径,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生态护卫队成员在圭塘河考察后合影)
05
财政金融学院萤桥筑梦支教团
大学生支教手工课
以创意为笔 绘童真色彩
通讯员:袁有祺
7月14日,萤桥筑梦支教团为白箬铺的孩子们开设创意手工课。支教老师带领学生用环保材料制作手工艺品,这既培养了动手与创造能力,也传递了环保理念。
此次活动是湖南工商大学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团队通过丰富课程内容,拓宽孩子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团队表示将持续开展此类活动,为乡村教育注入活力,助力乡村振兴。活动让孩子们收获知识与快乐,也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服务乡村、奉献社会的责任担当,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老师带领小朋友制作环保手工艺品)
06
会计学院“布谷赓永 绣写振兴”文化传承团
针脚传光阴 掌心递温度
通讯员:黄茹冰 徐新宇
7月14日,“布谷赓永 绣写振兴”文化传承团在永兴县组织小朋友体验拼布绣活动。省级传承人何娟老师把针脚里的光阴缝进布匹,如今团队成员牵着小朋友的手,把这经纬间的温度,一针一线接下去。
团队选择简单易上手的五角星样式,让孩子们轻松入门。活动先介绍了拼布绣的起源与意义,帮助他们建立认知,接着让孩子们自己设计创意图案,成员与他们一同摸索,最终顺利完成了活动。这场接力,让非遗的温度在掌心传递。
(图为传承团成员教小朋友非遗拼布绣第一步刻模板)
(图为小朋友认真制作或展示自己完成的拼布绣作品)
07
国际商学院英特纳雄调研队
乡村生猪养殖业路径分析与实践赋能
通讯员:佘昊 贺佳
7月8日,英特纳雄调研队走进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公田镇,开展生猪养殖业路径探索与实践赋能分析,调查当地生猪养殖业的情况,提供一定建议。
活动持续三天时间,队员们采访了当地生猪企业以及个体户,向他们了解当地企业在养殖方面的流程,并且向当地工作人员,政府单位和农户咨询生猪养殖技术,了解他们遇到的一些困难,活动后队员们对生猪养殖业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此次“三下乡”活动以调查为目的,切身体会到了企业,农户和政府管理部门所面临的难题,队员们在调查结束后也为农户提供了自己的见解,为“乡村振兴”奉献力量。
(图为队员们向工作人员了解生猪养殖技术)
(图为调查后队员给农户留下的照片礼物)
08
财政金融学院长沙智造π队
揭秘退役电池的“重生”之路
通讯员:毕岩哲 曹曦月
7月11日,长沙智造 π 队走进湖南锂汇通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实地探访其生产车间,见证退役锂电池从回收检测到梯次利用或材料再生的全过程,感受“两新政策”下新能源回收产业的蓬勃活力。
(图为调研团与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
09
设计艺术学院“艺缕阳光”实践团
青春妙笔熔铸“工业记忆”
艺术星火点亮长华童心
通讯员:徐伟杰 王梓钰
7月10日,“艺缕阳光”实践团深入长沙市长华社区,开展为期十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除美术、音乐、书法、体育、舞蹈等常规课程外,团队创新开设了核工业探秘、大国工匠宣讲与工业遗产艺术创作三大特色模块。
孩子们通过老照片、纪录片唤醒尘封记忆,运用画笔、黏土及废旧材料,巧妙重塑工业厂房等历史场景,让沉睡的工业遗产在童趣创作中焕发新生。这一活动不仅以艺术赋能社区,更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了红色基因的种子,有力弘扬了“两弹一星”精神,展现了青春力量传承历史的责任担当。
(图为艺缕阳光实践团队员与小朋友的合照)
(图为队员指导小朋友绘画)
10
设计艺术学院艺启匠心志愿服务队
巧手制绣球 童心传非遗
通讯员:郭祺 罗紫霓
7月14日,艺启匠心志愿服务队在绿荷塘小学开展非遗绣球制作课程。志愿者详细讲解绣球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非遗文化之窗。
在制作环节,孩子们化身“非遗小匠人”,用彩纸折叠、拼贴,精心绘制花纹,再以棉线串起部件,最终制作出色彩鲜艳、样式多样的绣球。孩子们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的笑容,古老非遗在童心巧手中绽放新生机,湖工商青年以实际行动助力非遗传承。
(图为志愿者和孩子合照)
(图为非遗绣球作品展示)
11
数学与统计学院"禾尔摩斯"乡村振兴团
“统”研粮安 挺膺担当
通讯员:彭烨 沈紫悦
7月14日,为响应“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号召,“禾尔摩斯”乡村振兴团赴长沙县春华镇进行暑期“三下乡”调研。期间,团队访谈当地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走访春红花卉,深刻意识到了构建统一监测体系的重要性。
(图为团队成员与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交流)
(图为团队走访春华镇)
12
资源环境学院"乡亲湘爱"队
参观育苗基地 探索智能农业
通讯员:曾瑞琪 赖雨婷
7月8日上午,“乡亲湘爱”队前往湖南湘乡市蔬菜育苗中心调研,以“参观+采访”方式,系统了解智能化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队员实地考察现代化育苗技术与土地集约化种植模式,了解智能温控、无土栽培等技术如何提升土地产出效益。调研中,中心负责人提到了农业生产不可控因素多、成本损耗风险大,以及早期农产品销售难等现实问题。
(图为企业负责人向团队成员讲解智能化育苗流程)
13
数字媒体工程与人文学院伞韵薪传实践团
伞骨穿梭 时光编织
油纸伞的传承脉络
通讯员:黄志博 杨淑涵
7月12日,伞韵薪传实践团走进湘潭县石鼓镇宇昌伞业油纸伞研学基地 ,聚焦油纸伞非遗传承,与基地工艺传承人展开深度访谈。
访谈中,传承人缓缓回溯油纸伞的历史脉络,从传统制作工序的坚守,到应对时代变迁的创新探索,将毕生与油纸伞相伴的故事娓娓道来。队员们专注倾听,探寻伞骨搭建、伞面绘制背后的文化寓意,了解技艺传承面临的挑战与希望。通过与传承人对话,队员们被唤起守护非遗、延续文化脉络的青春使命感,让传承人的智慧与热忱在实践交流中传递更远。
(图为实践团与非遗传承人周汉宇合照)
(图为实践团负责人与非遗传承人周汉宇交流)
14
计算机学院茶乡智行团
桃源茶俗博物馆解码千年工艺
数字档案绘就“桃源红茶”新图景
通讯员:欧阳啸天 张暄
7月12日,茶乡智行团赴桃源县茶庵铺镇松阳坪村,在松阳坪村村支书陈一球带领下走访茶俗博物馆,系统了解西晋至今1700年的炒青、揉捻、烘焙技艺的演变,实测“桃源红茶”条索、汤色、香型指标,采集古茶道贸易影像素材,为后续构建茶工艺数字档案与品牌IP夯实数据基础。
(图为团队成员阅读茶俗博物馆介绍手册)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博物馆中的茶宠)
15
前沿交叉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麓云湘水·红岸新声实践队
麓云湘水·红岸新声
在蔡和森纪念馆聆听历史回响
通讯员:彭宇菲 熊钰 黄雨祺
7月12日上午,麓云湘水·红岸新声实践队一行人走进蔡和森纪念馆,在时光的回响中追寻先烈足迹。
讲解员的话语与展柜里的文物、图片、光影交织,蔡和森同志的生命长卷徐徐展开:从少年求索到以革命为炬,燃尽一生。他作为党的理论先驱首提“中国共产党”之名的卓识、与向警予等先辈在风雨中淬炼的信仰,如星辰般照亮人心,深深叩击着在场每一个人。 走出纪念馆,大家坦言将以先烈为灯,接续红色血脉,在岗位上笃行实干,为革命事业的蓬勃发展倾注光与热。
(图为团队成员共同了解蔡和森革命事迹)
(图为团队成员在蔡和森纪念馆铜像前合影)
16
微电子与物理学院"湖湘风华"调研队
浏阳红色场馆寻初心
通讯员:李沛优 彭瑶
7月13日,“湖湘风华”调研队开启暑期“三下乡”实践,走进浏阳胡耀邦纪念馆和秋收起义纪念馆。队员们在胡耀邦纪念馆回溯先辈奉献历程,于秋收起义纪念馆沉浸式感受革命烽火,在参观交流中感悟红色精神,汲取奋进力量。后续团队成员将持续挖掘红色故事,传承湖湘红色基因。
(图为湖湘风华调研队合影)
17
体育与健康学院“AI”动健康队
青春赴乡约 问卷探沱村
聆听烟火里的奋进声
通讯员:朱锦坤 尹佳
7月14日,“AI”动健康队走进望城沱市村,用问卷与倾听的方式对当地进行实地走访。通过调研和采访,团队成员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活动过程中,团队收获了调研数据,也读懂了乡村土地上劳动人民向上的力量。后续团队将致力于运用视频以及推文等方式传播沱市村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个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的村庄。
(图为团队成员在沱市村前合影)
(图为团队成员在沱市村进行走访调研)
18
外国语学院语脉寻菱团
莫道红颜无大雅 女儿文字自风流
通讯员:李宇旸 杨丽娜
7月14日,语脉寻菱团深入江永县开展女书文化调研活动。团队专程拜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女书传承人何跃娟女士,何老师生动讲述了女书这一世界唯一女性文字的千年传承故事,现场展示了独特的"蚊形字"书写技艺。
在团队诚挚邀请下,何老师以飘逸灵动的笔触,用女书书写了"湖南工商大学"六个大字,将现代高校与传统非遗完美融合。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这次零距离接触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女书"一针一线皆是情,一笔一画总关音"的文化魅力,更加坚定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
(图为何跃娟老师书写的“湖南工商大学”)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女书文化传承人何跃娟老师)
19
微电子与物理学院微物弘湘队
重返桃江战遗 重踏烈士足迹
通讯员:周昊 邓凯军
7月14日,微物弘湘队前往桃江县马迹塘战史陈列馆开展红色文化学习活动。在馆内,队员们通过历史影像、战斗实物和文献资料,深入了解1949年马迹塘战役的激烈战况和先烈们的英勇事迹。
讲解员热情地为队伍介绍马迹塘战役中发生的众多感人故事,使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岁月静好,是有人负重前行”的深刻内涵。此次活动不仅加深了队员们对革命历史的认识,更激励团队传承红色精神,在新时代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全体队员与工作人员在陈列馆前合影)
(图为讲解员为队员讲述马迹塘故事)
20
微电子与物理学院竹海数智融乡队
红色基因传播日 乡村振兴进行时
通讯员:邓凯军 周昊
7月15日,竹海数智融乡队赴桃江县鸬鹚渡镇张子清红色教育基地开展"追寻红色记忆,践行初心使命"主题教育活动。
队员们通过参观革命文物、聆听张子清"献盐"等感人事迹,深刻感悟到革命先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团队运用新媒体技术,通过短视频平台推广红色文化,并计划以张子清故居为核心,结合当地"竹下经济"特色,探索"红色研学+生态体验"发展模式,助力革命老区文旅融合发展。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深刻的红色教育实践,更为乡村振兴贡献了青年智慧与力量。
(图为全队在张子清纪念馆前合影)
(图为讲解员为队员讲解张子清故事)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