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校企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范式

发布时间:2025-10-15 22:09:30

河南工学院智能工程学院围绕河南数字化、智能化主导产业,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秉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优良传统,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河南省百度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建设为抓手,以提高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积极探索具有行业特色的智能工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步形成“一个立德树人中心,学校和企业两个协同育人主体,课堂(理论)、实验室(实验)和社会(实践)三个课堂”的“123”多元融合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改革,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形成“校企协同、项目引领、创新贯穿、能力递进”的“多维育人”协同机制;构建了“1+2+6”课程体系,学生创新实践和“智能工程应用”能力显著提升。

1.创新路径,构筑产教融合育人新高地

在实施路径上,学院打破了传统学科壁垒,构建了以“智能工程应用能力”为核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线并进,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教育、创新教育、实践教育、素质拓展六大平台为支撑的“1+2+6”课程体系。通过动态调整机制,邀请企业一线专家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课程建设,确保了专业方向与产业趋势同频共振。校企共建的《机器人工程学》(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机器人编程与系统集成》(获批河南省“十四五”规划教材)以及“机器人竞赛与实训”专创融合示范课程,将企业真实项目、前沿技术标准融入教学;“数字孪生赋能的理虚实‘三元融合’教学改革”项目获批河南省产教融合研究项目,充分证明了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先进性,为产教融合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框架。

2.硕果丰硕,彰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在经济效益方面,近年来,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中荣获300余项奖项,并主持完成国家级、省级大创项目十余项,这充分证明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技术协同创新加速了成果转化,依托共建的河南省生产制造物联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助力其实现生产智能化升级,创造了直接和间接的经济价值。

在社会效益方面,机器人工程专业先后获批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机器人教研室荣获“河南省优秀教学基层组织”及“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实现了党建与业务的双融双促;连续两届荣获“恰佩克奖·中国高校产教融合50强”及获批河南省“数字助力-AI人才培养”合作项目;获批的河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新工科新形态教材等优质教学资源等。产业学院的成功实践在《河南日报》、河南省教育厅等多家媒体的多次报道,获得了行业与社会的高度认可,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3.示范引领,凝练可复制推广的“河工经验”

河南工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的探索,旨在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产教融合新模式与实施路径,“多元融合、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路径,以及“多维育人”的协同机制,系统性地解决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关键难题,产教融合新模式与实施路径已通过多种渠道向外辐射,为同类院校的新工科建设与产业学院运营提供了样例,具有普遍的参考价值。今后,河南工学院将继续深化这一范式,拓展合作企业生态,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为新时代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培养贡献更大的力量。


责任编辑:杨富超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百度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建设为抓手,以提高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探索具有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