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第28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将“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作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践行“学生永远在C位”的育人理念,以“家国情怀筑基—综合能力强核—未来素养赋能”三维融合为育人内核,创新构建“一核三链八柱”学生社区工作体系,打造新时代高校思政育人共同体,加快塑造立德树人新生态新格局,书写“教育强国建设,华工挺膺担当”新篇章。
打造浸润式思政教育链
筑牢家国情怀根脉
一是实施党建引领铸魂工程。建立健全组织架构。学校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同挂帅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7个工作小组协同推动44项工作任务,压实学生社区一线单位主体责任,挂图作战、清单式推进。推动完善体制机制。校领导带头担任学生入党培养联系人,构建“校领导—处级领导干部—教师党员—成长导师”四级联系全覆盖机制,网格化、矩阵式设置学生党团支部,实现思想引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拓新夯实育人平台。做深做实“筑梦铸魂”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创新学生社区思政育人模式,启动红色基因传承工程,试点“双语”思政课,创新“党建+班团组织/社区治理/学业互助/社会实践”模式,构建“实体课堂、网络课堂、行走课堂、体验课堂”思政熔炉,不断增强铸魂育人实效。
二是实施文化浸润涵养工程。融入红色文化。在学生宿舍廊道等社区空间上墙党的创新理论与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寄语,以党建活动室、红色读书角、初心影院等为载体,每学年定期开展党章学习、社区微党课、红歌音乐会等主题活动近100场次。融入创新文化。深化“新工科”育人体系建设,面向全体大一新生开设工程导论课,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工场”,通过与龙头企业探索共建实习基地等方式深化校企协同育人。融入博雅文化。创新实施“现代书院制”,打造峻德“五育八雅”体系、铭诚“CHENG长”平台等“一院一品”,学生社区开展精品活动超400场次,逾5万人次主动参与。融入国际文化。举办高水平国际夏校和新工科国际暑期学校,哈佛、MIT等世界一流大学教授等35人次和全球22所知名大学700余名中外学生齐聚社区学习互动,举行“哈佛学子中国行”中美人文交流活动,常态化举办“全球胜任力提升计划”等活动,每年吸引学生2500余人次。

华南理工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四位一体”文化浸润
打造融创式能力培养链
锻造综合能力矩阵
一是实施课程融合提质工程。构建多元化博雅教育体系。立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开设“博雅—博约—知行”系列课堂,深度融入“通识+专业+双创+跨文化”的课程体系,将近150期课程搬进生活社区、学术讲堂、红色基地、文化家园、国际平台等。融入立体化素质培养模式。系统推进学生社区通识课程“闻道”计划,采用“课堂+实践+实地考察+创作展示”的教学模式,试点“AI+”或“+AI”课程,打造链条式、沉浸式通识教育范式。建立一体化过程评价机制。依托学分制实施人文素质教育计划和创新能力培养计划,一体化形成“基础数据+过程表现+增值成效”发展性评价模型,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路径“量身定做”。
二是实施数智教育新质工程。推进“数字思政”教育模式建立。成立“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采用VR、3D仿真等技术支撑思政课的智慧化建设;打造“数字辅导员”,形成“虚拟+现实”的思政育人“AI引擎”。推进“四个一”信息化工程建设。即“一站式”师生服务中心、“一份表”学生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一张网”校园学生数据分析系统、“一体化”学生信息综合应用系统,推动形成可跟踪、可追溯、有反馈的闭环管理。推进智慧服务赋能社区治理。13364个BA监控设备、9800个摄像头、292个闸机、5003个门禁设备等系统数据互通、功能集成,推动实现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
三是实施学生发展素质工程。强化朋辈引领效应。指导学生创作大型多媒体全景式校史话剧《红色甲工 血色浪漫》,通过艺术手段讲好报国故事;组建“习语心传”学生党员宣讲团,累计推出朋辈宣讲课程200余节,覆盖群体近6万人次。建立朋辈帮扶中心。开展“学在华工”学风育人品牌活动,年均开展“朋辈课堂”等活动400余场次,吸引1万余人次参与。组建24小时朋辈心理咨询师队伍,实现对心理危机事件第一时间干预。完善学生组织建设。选优配强学生社区学生管委会、学生宣讲队等学生组织,学生管委会成员深度参与学生社区治理,全面承担学生社区日常服务工作,累计服务学生近2000人次。

学生深度参与华南理工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
打造共生式生态发展链
涵育未来素养基因
一是实施多方协同聚力工程。推行学业导师领航计划。学业导师由中外院士领衔,将任职要求纳入新聘教师合同,实行“每周科研+不定期餐叙+学期家书”,落实新晋导师提升计划,开发管理系统等落实考核激励。推行成长导师引航计划。校领导领衔行政管理人员,同时聘请专家学者、优秀校友、企业高管等担任成长导师,每周举办主题讲堂,定期面对面茶话会交流。推行辅导员导航计划。辅导员办公室及宿舍均嵌入学生宿区,实现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建设辅导员心育工作站,推出逾30期“辅导员UP计划”,打造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坊。推行朋辈导师护航计划。遴选优秀高年级学生作为朋辈导师,以“朋友+导师”的双重身份,显著缩短新生适应周期。
二是实施资源保障护航工程。践行“一线规则”。完善校院领导参与的学生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体系,健全校领导带头的三级值班制度,开展师生每周“思享沙龙”等活动,开设24小时服务驿站、服务热线及邮箱等,全天候回应学生诉求,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注重环境赋能。全新打造“50米文化养成圈”“100米运动成长圈”,设置研习活动区、人文艺术区、体育运动区、生活配套区、商业服务区等,让学生足不出户即可坐拥全人教育成长空间。强化联防联控。警校协同常态化联防联控,职能部门每月联合巡检,学生班级主题班会常抓不懈,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做好校内矛盾化解。
三是实施制度创新驱动工程。注重系统设计。将党建与业务纳入统一规划体系,构建了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的工作格局,实现组织优势转化为育人效能。推进多维联动。着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全员协同配合的“一盘棋”工作格局,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建立学生社区一线单位与职能部门“项目认领”责任制。健全制度集成。推动教育培养模式、管理服务体制、协同育人体系、支撑保障体系等方面改革,配套制定专项制度10余项,推动学生社区治理系统化和科学化。

华南理工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多元化功能空间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