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红烛双映·科创赋能·育人兴邦“三链融合”

发布时间:2025-07-12 10:35:48

当云南云县小忙兔小学的孩子们第一次欢呼着看到自己动手制作的“火箭”腾空而起,当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生产线上跃动着党员攻关研发的新型钠电芯,当顺德东逸湾实验学校的高中生眼中燃起对科学探索的炽热光芒……这一幕幕生动场景,正是华南理工大学化学系教工党支部以“红烛双映·科创赋能·育人兴邦”为核心,探索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立体化党建格局,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鲜活缩影。

在华南理工大学和化学与化工学院坚强领导下,化学系教工党支部聚焦“教育帮扶可持续性”“产学研深度融合”“跨学段协同育人”三大命题,创新构建“党建+教育帮扶+科创赋能”三维驱动体系,形成特色鲜明的“三链融合”模式。

1. 纵向循环链:红烛双映,贯通育人全周期。

1)精准支教“向下扎根”针对云南云县小忙兔村小学音体美师资严重短缺困境,组建“云鲤筑梦队”党员师生先锋队,连续两年定点深耕。

4

与云南小忙兔小学开展暑期支教图片

(2)情感延续“不断线”首创“熟悉面孔接力帮扶”,鼓励队员连续参与,建立深厚师生情,确保关爱“不断线”,破解短期支教情感割裂难题。

(3)协同育人“向上贯通”与佛山顺德东逸湾实验学校深度共建“党建引领·协同育人”项目。将高校科研前沿与“党建+科研”经验融入中学教育,铺设“高中-大学”贯通培养快车道,点燃学生科学梦想。

2. 横向赋能链:科创先锋,驱动产业新高地。

化学系党支部江焕峰、伍婉卿、曾伟、叶建山、崔志明等党员就大湾区新兴产业技术难题,积极进行校企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1)平台筑基共建“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孵化“电驰千里”科创企业。

(2)人才共育:依托企业项目培养新能源、制药领域高层次人才,输送产业急需精锐力量。

(3)专利反哺:近两年,累计转化专利10余件,助推大湾区新能源产业集群升级。

2

支部成员区相关企业开展科技赋能照片

3. 知行融合链:一线锤炼,淬炼红色先锋队。

(1)组织共建强根基化学系教工党支部与东逸湾实验学校党总支签订共建协议,明确“组织共建、活动共联、人才共育”路径,建立稳固合作框架。

(2)资源下沉拓视野实施“博学班”计划,组织300余名中学师生进高校实验室、听20余场专家科普报告,点燃科学梦想;党员教授担任中学班级导师,前置学业引领。

(3)课程协同育英才共建双方共研特色课程、科创项目及生涯规划指导,将高校科研前沿与党建经验(如“党建+科研”模式)融入中学教育,铺设人才成长快车道。

3

                与顺德区东逸湾实验学校党总支开展联建活动

三链融合”赋能育人的实施,化学系党支部取得了以下显著成效:

(1)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突破关键技术多项:钠电正极材料、全固态电池界面、硅碳负极等达国际先进水平。联合培养产业硕士/博士32名,校企共建基地年输送人才50+,为新兴产业源源不断输送专业技术人才。

(2)赋能乡村教育振兴:累计为小忙兔村输送支教师生48人次,惠及学生百余名。音体美课程覆盖率提升至100%,学生综合素养显著提升(如毅力、协作能力等)。

(3)贯通协同育人链条:与东逸湾实验学校签署共建协议,开展实地研学、科普报告等活动覆盖师生300余人次,“高中-大学”衔接课程与导师制惠及首批实验班学生,学生科技志趣显著增强。

(4)淬炼先锋模范队伍:师生党员在服务中深化国情认知、坚定理想信念,获校级以上表彰10余人次。

(5)打造党建特色品牌:云鲤筑梦”支教项目与“党建引领·协同育人”共建模式形成广泛社会影响,为高校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华工样板”。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系教工党支部的实践,是组织优势激发教育创新动能、红色引擎驱动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诠释。这一实践鲜明体现了党建工作与中心业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深度嵌合与同频共振,将党建势能高效转化为育人帮扶和科技赋能的丰硕成果。其探索形成的精准支教机制、接力帮扶模式、校企深度共建路径、跨学段协同育人体系以及党员先锋攻坚模式,为高校基层党支部破解“教育帮扶可持续性”“产学研深度融合”“跨学段协同育人”等共性难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华工经验”,是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典范。


责任编辑:邓远富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化学系教工党支部创新构建“党建+教育帮扶+科创赋能”三维驱动体系,形成特色鲜明的“三链融合”模式。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