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院•党员干部培训丨漫步长南迳古道,探寻群英足迹

2021-01-18 20:20:38

为提高建筑学院党员干部队伍凝聚力,强化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了解广东悠久革命历史,重温海上丝绸之路的浓厚文化,学习历史古道保护修复利用工作,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实地参观考察珠海南粤古驿道以及古道上广东省传统村落:香山古驿道(珠海段)精华段——长南迳古道和会同村,深入了解南粤古驿道历史与现实意义,弘扬文化自信;加强组织建设,提高思想觉悟;鼓励党员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感受先辈艰苦奋斗精神。

11月21日中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组织开展了以“漫步长南迳古道,探寻群英足迹”为主题的徒步穿越珠海长南迳古道和参观广东省传统村落会同村的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活动。本次活动由建筑学院陈莹副书记和王世福副院长带队,建筑学院全体党员干部参加了此次活动。

香山古驿道是南粤古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广东地区民众走向世界、开风气之先的重要通道,涌现出了一批以孙中山、苏兆征、杨匏安、容闳、陈芳等为代表的闻名中外、影响深远的重要人物,其以“开放创新、群英荟萃”的文化特点在南粤古驿道中独树一帜。

徒步珠海长南迳古道

11月21日下午一点,建筑学院全体党员干部在华南理工大学逸夫楼前广场集合出发。途中,陈莹副书记谈及了建筑学院近期有关党支部主题教育活动、党员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十个一”以及支部工作手册等具体工作,提出了现阶段党建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后期整改方案,并对此次党员队伍外出建设活动给予了极高的期望。

经过近两小时车程,全体党员干部来到长南迳古道普陀寺前广场入口,沿山路而上。在参观过程中由珠海规划院高工葛慧蓉、王世福副院长共同讲解了古道保护修复工作情况及相关历史故事,并解答了党员干部疑问及分享感受。

珠海市规划院葛工讲解了长南迳古道的由来,根据珠海古驿道分布图,讲解了其余古道:岐澳古道、凤凰山古道和金星门水道以及其连接区域的分布情况,以及其重要历史地位。另外,简要介绍了主要近现存18处群英故居、多处示范段以及村落集聚形态等的分布状况。

南粤古驿道之保护修复工作

参观过程中,葛工提到,香山古道精华段于2018年“十一“期间面向公众开放。其中,古道周边环境的保护修复工作本着尽量不去破坏生态,不去大开挖的原则,并结合“大师小筑”对古道上“泉眼”进行景观设计。珠海市规划设计院园林部门对珠海古驿道山体的层次性,植物、山林色相、植物搭配等进行了研究,美化了古驿道两旁的山体风景。

在古驿道本体修复技术上,采用不同营造方式,不同的排水沟的铺设方式,解决古驿道上横沟排水和纵沟排水的问题。作为广东省“三师志愿者”并负责古驿道技术指导组专家的王世福副院长在随行交流中也补充了古驿道保护修复理念和技术等相关知识,使得各党干部在了解古驿道的历史与价值同时,更深刻的体会到如何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保护修复工作结合。

古道沿途周边环境基本保护修复手法以及古驿道的铺设方式,均在省里起到了比较好的示范作用。

徒行中,大家不自觉地拍照留念,不自觉地享受惬意古道山间风光和外出运动那份轻松愉悦,想要留住美好的瞬间,期间欢声笑语不断。古道山路虽然崎岖漫长,不甚平整,但彼此的鼓励、帮助,增进了建筑学院党员干部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感情,一同携手穿越了长南迳古道,顺利到达终点远芳驿站。

参观会同古村落

下午六时左右结束长南迳古道之行后,乘坐大巴车来到位于珠海市凤凰山北部广东省传统古村落——会同村。古村青山绿水环绕,古榕婆娑、木棉参天,碉楼与祠堂相依而建,社坛和牌坊古韵犹存。一百七十年前,莫氏后人莫仕扬从这里走向香港,在商界开辟了一片天地,在积累财富的同时也注意细心培育下一代,用心扶持民族经济企业的成长,专心保护中华文化的传承,莫氏一家的经历成为了中国近现代经济社会变迁的缩影。党员们漫步在黑瓦灰墙的古建筑之间,欣赏着遒劲的碑刻和精美的木雕,看着莫氏家族的介绍,回想风雨飘摇的近代中国,不由得生出许多感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实地参观考察珠海南粤古驿道以及古道上广东省传统村落。香山古驿道是南粤古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