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助力“百千万” ,华南理工大学基础教研室党支部与鹤山市开展结对共建活动
7月17日,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研室党支部到鹤山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与鹤山市委宣传部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在鹤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沙坪街道、龙口镇、桃源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及沙坪街道凤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进行理论宣讲,并调研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助力推动提升基层理论宣传普及水平,为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这次活动是鹤山市贯彻落实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创建助力‘百千万’·文明乡风润南粤”系列活动,全面推进文明乡风建设工程,以精神文明创建助力“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
一、签订结对共建协议

活动中,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研室党支部与鹤山市委宣传部党支部签订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结对共建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开展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等方面合作,通过分享工作资源、交流工作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等途径,实现党的建设与地方发展良性互动,助力鹤山市“百千万工程”。
活动中,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研室党支部与鹤山市委宣传部党支部签订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结对共建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开展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等方面合作,通过分享工作资源、交流工作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等途径,实现党的建设与地方发展良性互动,助力鹤山市“百千万工程”。
二、在鹤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宣讲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晓丽作《以党性锻造党风、以党风淬炼党性——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主题宣讲。
王晓丽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以上率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创新党风建设治理体系,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强党性正作风的新时代举措。
她从“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解读,强调唯有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推进作风建设,才能在新时代赓续党的光荣传统,让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汇聚成推进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三、在龙口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宣讲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国启作《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主题宣讲。
张国启全面梳理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深刻剖析作风建设“为什么抓、抓什么、怎么抓”,重点分析了当前“四风”问题隐形变异的新动向、新表现,用引人深思的案例展现作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
四、在沙坪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宣讲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赖怡芳作《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主题宣讲。
赖怡芳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内涵、重要意义以及在文化自信自强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主题宣讲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内涵丰富,启发和帮助党员干部更好理解文化自信,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
五、在桃源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宣讲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刘棁作《增强文化自信的理论与实践》的主题宣讲。
刘棁以“增强文化自信”为切入点,结合经典文化和鲜活案例,围绕“何谓民族、何谓中华、何谓文化、何谓自信、何谓文化自信”五个方面系统解读文化自信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路径,对党员干部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六、在沙坪街道凤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宣讲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郑永皓作《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书分享。
郑永皓重点介绍了青年习近平在陕北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的成长历程,探讨他如何在艰苦环境中砥砺奋斗、锤炼品格以及对当代青年的启示。鹤山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中学班的学员们认真听讲和做笔记,深受启发。
七、“百千万工程”典型调研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研室党支部一行还到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龙口镇霄南村、青文村调研,详细了解了鹤山市加快建设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等情况。鹤山市领导邓永信,鹤山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广东省“双百行动”组驻鹤服务队队长杨杰参加活动。(图文来源/南方+、鹤山发布)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