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2025年“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主题社会实践部署,近日,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创意设计学院组织师生赴岳阳县筻口镇开展“振兴有我”乡村服务实践活动。活动以“党建引领思想铸魂,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为核心路径,通过红色技艺传承、乡村美学提升、产业包装升级三大行动,为当地注入青春智慧与艺术活力,实现了专业实践与乡村需求的精准对接。
党建引领聚合力,校地协同搭平台
本次实践活动以“党建带团建”为抓手,创新构建“学院+政府+企业”协同机制,联合岳阳县筻口镇政府、当地农业合作社及电商企业,组建了由党员师生领衔的志愿服务队与青年团员实践团,共计十余名师生参与其中。活动聚焦“筑牢青年思想根基、赋能乡村发展实践、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三大目标,将课堂教学延伸至乡村一线,推动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
艺术赋能三大行动,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红色技艺传承: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湖南民族职业学院联合筻口镇党建办、妇联、社区办共建“拓印·扎染传习工坊”,师生与当地手工艺人共同挖掘湘楚红色文化元素,开发出“红色沃土”“革命印记”等主题拓印作品10余件、扎染服饰20余套。通过技艺教学、成果展览等形式,既传承了传统非遗技艺,又赓续了红色基因。
乡村美学提升:用墙画绘就乡村振兴图景。“墙画艺术攻坚组”师生聚焦乡镇助农直播间及主干道沿线墙面,以“乡村振兴成果”为创作主题,完成50平方米的墙画创作。作品涵盖“生态岳阳·稻浪飘香”“电商助农·直播惠农”“文化传承·非遗新声”等系列,直观呈现了筻口镇近年来产业发展、生态改善、文化繁荣的成效,成为当地文旅宣传的“可视化名片”。
产业包装升级:以设计助力农产品增值。针对筻口镇特色农产品“火龙果”“菜籽油”“稻米”知名度不足问题,湖南民族职业学院组建“包装设计专班”,深入田间地头调研产品特性与文化底蕴,创新设计出融入“红色文化+生态元素”的系列包装方案10套。通过“直播间包装发布+电商渠道对接”形式,助力当地农产品线上销量提升20%,实现了艺术设计与乡村产业的精准赋能。
青春实践结硕果,长效机制促发展
“这次实践让我们真正体会到‘设计为民’的意义——用专业能力让乡村更美、产业更强,这种成就感是课堂无法给予的。”参与活动的湖南民族职业学院2023级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李同学表示。
据湖南民族职业学院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是创意设计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校地协同”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学院将以此为契机,与筻口镇共建“乡村振兴艺术实践基地”,常态化开展“设计下乡”“非遗传承”等项目,推动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为培养“懂艺术、接地气、能实干”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奠定基础,持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高校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