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让中国人的饭碗里盛满优质河南粮。”10月20日,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2020级作物遗传育种硕士一班的研究生许豪在谈及观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的感受时说。
与许豪联系的时候,他正和导师、同学在地里忙活着,在位于新乡的小麦试验田里,他们开着拖拉机,犁地、种麦、育种。点开他的微信,发现他不仅日常科研、学习跟麦子有关,连网名也充满对麦子的深切情感——他的网名是“麦浪”。
尽管这两天忙着育种,但许豪还是抓紧一切时间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入人心,让我意识到使命在肩。”许豪告诉记者,作为作物学专业的研究生,他希望学有所用,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到田地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许豪和导师、同学们在麦田合影
结缘|田里的麦穗就像他的士兵
由于舅舅是周口农业科学院的小麦育种家,从小受舅舅的影响,许豪对农业科学特别向往,高中毕业便毅然报考了农业大学。
“田里的麦穗就像我的士兵,看着就开心。”在潜心学习努力下,许豪考入心仪已久的河南农业大学读研。
河南是我国冬小麦的主产区,许豪研究的方向主要是为小麦“治病”,从事的课题是小麦赤霉病的基因定位与挖掘。小麦赤霉病俗称小麦的“癌症”,如果能找到它的基因,将会对小麦抗赤霉病育种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通过三年的学习,许豪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了很多“看家本领”,包括运用编程软件计算、分析数据,也包括种麦子、开拖拉机、收割机这种“必备技能”。
开着拖拉机在地里“忙活”
成果|或将填补抗赤霉病基因研究短板
进入实验室后,许豪通宵做实验、潜心学知识,经过多年的学习及研究,目前已经把基因初步定位到小麦具体的染色体上,找到了贡献率较高的QTL位点。
目前他的研究已经得到中国科学院、江苏农科院等国内知名专家的高度认可,他们也对许豪的课题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如果课题研究顺利,将会填补业内在小麦抗赤霉病基因研究方面的短板”。
“三年来,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年小麦扬花期麦收时期做接种鉴定,导师带着我和同学们,每年要进行赤霉病单花滴注5万多穗。”许豪告诉记者,今年受疫情影响,他和另一个同学一起,在信阳市的试验田中高质量完成病菌接种3.6万穗。
小麦开花散粉时间很短,要保证工作质量和研究成果,需要在此期间加班加点地接种,“每晚在试验地里戴上头灯,工作到凌晨一两点钟是常事。”许豪说。
每年的收麦季也是让许豪和同学精神高度紧张的时期,收麦期间最怕遇上下雨,他和同学们每天天刚亮就开着收割机下地,顶着中午40℃的高温从清晨收到夜里。许豪说,“从收割机上下来时,整个人就瘫在了地上。虽然很累,但看着收获的种子,依然无比开心”。
深入田间地头种麦子
目标|让中国人的饭碗里盛满优质河南粮
目前,许豪和导师、同学们一起,正在位于新乡市的小麦试验田中种植新选育出的小麦试验材料。
“我们的试验田中有来自全球各个国家的小麦试验材料,也有小麦的近亲和远亲,种植这些材料是为了创建种质资源和第二年配制杂交组合,选育出更多农民喜欢、市场需要的小麦新品种。”
许豪告诉记者,未来,希望继续跟着导师殷贵鸿教授攻读博士,从事他热爱的小麦育种工作,“因为种子就是农业的芯片,是农业‘卡脖子’问题的关键因素”。
许豪说,选育满足市场需求,高产多抗广适的小麦新品种,是新一代小麦育种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身为农大人,必将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研究,让中国人的饭碗里盛满优质河南粮。” 许豪表示。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