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5-08-14 14:33:53 王颖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领广大师生了解国情民情、增长知识才干、激发挺膺担当精神,在服务基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近期,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计小智”科技服务实践队分别前往琼海市万泉镇、大路镇、塔洋镇,以及琼海市新市小学、青天小学,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们发挥专业所长,服务基层需求,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微信图片_20250814133421

微信图片_20250814133448

在人工智能科普小课堂上,志愿者们以“人工智能在我们身边”为主题,运用通俗易懂的表达,结合丰富案例与图文资料,从“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如何工作”“人工智能能做什么”三个维度,向学生系统阐释了“人工智能”的核心概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多元应用场景。同学们踊跃举手抢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志愿者们通过层层递进的讲解与互动,激发了同学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趣与好奇心,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未知科技的向往。

随后,志愿者们向同学们展示了编程机器人,分享编程与机器人结合的奥妙。在志愿者手把手的教学下,同学们通过遥控器指挥机器人完成前进、转弯、避障等精准动作。“让我试试!让我试试!”的呼声此起彼伏,科技的乐趣在学生们的指尖悄然传递。志愿者们还在每个班级的图书角放置了《揭秘人工智能》等科普读物,为孩子们打开课后探索科技世界的窗口,这些书籍也将成为他们书架上的“科技灯塔”。此次科普小课堂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在孩子们心中悄悄播下了探索科技的种子。   

微信图片_202508141334491

在科技手工制作环节,琼海市青天小学的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动手尝试。志愿者们先为同学们讲解风扇的工作原理,从电机转动、电路连接要点到扇叶送风,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同学们对风扇运作有了初步的理论认识。手工过程中,当遇到零件匹配问题时,同学们积极向志愿者请教。志愿者引导同学们研读图纸、动手操作,在反复调试中解决电机转向、电路接触等问题,最终完成了自己的模型制作。本次活动采用“科普+实践”模式,以亲手制作小风扇为载体,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感受科技的魅力,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  

微信图片_20250814135006

课堂上,志愿者们通过动画短片、情景模拟和互动讨论,从学会保护个人信息、远离不良信息、防范网络诈骗、拒绝网络欺凌及抵制非法读物五个方面,让同学们学习网络安全知识,掌握基本网络防护技能,树立“网络安全人人有责”的意识,争做文明小网民!

同时,实践队通过发放宣传单、现场讲解等形式,向万泉镇、大路镇、塔洋镇的乡镇居民宣传网络安全知识。团队结合典型案例,讲解网络诈骗识别方法、个人信息保护策略等核心内容,告诫他们要牢记“四要六不要”原则和“八个凡是”反诈要点;重点强调“AI换脸”等新型诈骗的危害,教大家通过核实对方身份细节、多方求证等方式进行防范。部分志愿者还用方言演绎常见的诈骗套路,让反诈知识深入人心。随后,志愿者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塔洋镇红塔村村委会提供电脑设备维护,开展乡村网络安全守护行动,有效修补了网络漏洞,解决了电脑运行卡顿等问题。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为乡村网络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让安全知识真正走进居民的日常生活。  

微信图片_202508141334492

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志愿者们还开展了智慧农业科普与调研。从“会种”到“慧种”,科技让农耕生活愈发轻松。为落实科技赋能农业发展要求,实践队专项开展“AI赋能农业”行动。志愿者们与大路镇的农户交流,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针对性地开展知识普及工作,为农户提供可行性建议。通过展示智能灌溉、病虫害智能识别等技术应用实例,直观呈现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实用价值与发展前景。这让村民认识到科技对农业增产增收的推动作用,为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提供了新思路、注入了新活力,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责任编辑:梁新亮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在琼海市万泉镇、大路镇、塔洋镇及琼海市新市小学、青天小学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