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团队党支部第二十八届学术沙龙简报

2022-09-28 15:49:49 彭巧均

创新团队党支部第二十八届学术沙龙简报

       2022年9月25日下午,华南师范大学创新团队党支部第二十八届学术沙龙暨刘磊明博士、张婷曌博士入职团队学术报告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25会议厅顺利举行。学院党委书记卓雄辉教授,教育部特聘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卢晓中教授,创新团队核心成员陈先哲教授、卓泽林副教授、宋宇副教授、秦琴副教授、林姬佺博士、刘磊明博士、张婷曌博士以及教育科学学院30多位研究生共同参与本次沙龙。沙龙由卓泽林副教授主持。

       沙龙伊始,卓泽林副教授对创新团队成立的要旨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刘磊明博士和张婷曌博士两位青年学者的加入表示欢迎。

卓泽林副教授


       卓雄辉书记对团队目前取得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创新团队在党建引领专业发展上已经产生较大影响力,希望创新团队通过强化团队建设契机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上进一步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

卓雄辉书记


       随后,刘磊明博士进行了以“西学东渐背景下‘学制’概念考辨”为题的报告分享。他回顾了中国的学制发展历史,对现行的学制进行了简要介绍。由此指出学制概念的新表征:既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机构组织形式,实质也是一项化解中学与西学教育对峙的平衡策略。刘磊明博士提出,应当对当前学制改革的对象、意义以及知识基础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刘磊明博士


       张婷曌博士围绕“人文社科领域拔尖创新学者成长历程探究”这一主题作主题分享。她指出,拔尖创新人才是各行各业有所成就的社会精英,其教育阶段属于超常教育的高等教育阶段。围绕拔尖创新学者成长影响因素,张婷曌博士认为可以从转变培养范式、改革选拔评价机制、增设跨学科课程等方面找到人文社科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方向。

张婷曌博士

      在讨论环节,陈先哲教授、卓泽林副教授、宋宇副教授、秦琴副教授、林姬佺博士等围绕学制在教育改革过程中的问题、英国教育系统如何甄别天才儿童以及天才儿童与普通儿童之间的教育差异、我国高等教育如何更好得自主培养创新人才等话题进行讨论。


参会人员积极参与讨论


卢晓中教授

       卢晓中教授首先对刘磊明博士和张婷曌博士加入创新团队表示欢迎,并对本次学术沙龙进行了点评总结。他指出我国学制体系要对照国际教育的分类标准,追踪超常儿童的成长轨迹,探究学校教育阶段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彰显中国智慧。沙龙结束之际,卢晓中教授还对本团队的发展特征进行了以下概括:一是构建学术追求上的共同愿景;二是建设开放性的跨学科交流平台;三是立足教育热点问题服务国家发展。


责任编辑:彭巧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华南师范大学创新团队第二十八届学术沙龙暨刘磊明博士、张婷曌博士入职团队学术报告顺利举行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