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联通民心,一片山,见证新篇”。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淮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团奔赴“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大别山深处的金寨县,感悟思想伟力,践行时代嘱托,开展主题为“习语青年说,青春建新功”的活动,旨在以青年之声,创新之姿,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希望的田野绽放光芒。
三下乡启动仪式
主题党课话思想,红色基因代代传
“七一”当天,团队来到位于皖西边陲、在大别山腹地金寨县竹根河村,与驻村第一书记袁桂明和村党支部书记罗炬开展实践座谈会,系统阐释竹根村的发展现状,并殷切寄语经管青年们,以资助政策帮助学生积极完成学业。袁书记介绍,近年来,村里通过强化理论学习,将党建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动力。同时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党委书记许寅寅在铜锣关旧址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分开展红色微党课,师生与村民共同探讨如何用理论指导实践,通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帮助人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的同时增强学生和村民的政治意识,教育青年学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新气象。
许书记给学生党员上党课
走访红色旧址,感悟革命精神伟力
“讲不完的先辈故事,道不尽的革命精神”宣传团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先后走进立夏节起义策源地旧址、江家老屋、穿石庙烈士纪念园,大湾红色书屋和党性教育基地,亲历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岁月,在立夏节起义策源地旧址触摸历史印记,于大湾红色书屋研读文献史料,带着缅怀先烈的心,体悟“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捧热土一捧魂”的感慨。
红色实践活动
调研乡村振兴,见证“两山”理论实践
“中国人的根与魂在乡村,耕者有其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通过走访金寨各村的书记与居民,成员们聆听金寨县脱贫致富故事,实地调研农文旅融合发展现状,躬身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干部鞠躬尽瘁的先锋精神,深刻体会当地农文旅发展的现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此得到生动印证——当地依托生态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既守护了大别山的翠峰含黛,又拓宽了村民的致富路径。
团队成员与村民交谈
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茶叶和中草药种植基地扎根在金寨县的每一寸土地上。宣传团成员在实地走访当地产业基地时,通过参观企业的产品展示中心,深入学习“六安瓜片”的制作技艺,从扳片到杀青塑型,由烘焙到回疲拉火,体味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青春魅力,见证企业通过电商直播,让传统名茶走出大别山的创新实践。
在金寨县这片充满生机与力量的土地,经管青年们深入田间地头,探寻红色土地上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共生路径,向村民宣传生态环保思想理念,进一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在这片浸染着红色基因的土地,看到大美金寨正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姿态,书写着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新答卷。
团队成员在茶田里采茶
童心向党育新苗,理论宣传入民心
童心向党,薪火相传。宣传团成员实地为当地留守儿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红色小课堂,用红色动画、趣味讲解的形式宣传新思想,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在孩子们心中撒下信仰的种子,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通过“大手拉小手”传递时代精神,增强青年文化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与小朋友互动
在这堂行走的思政课上,经管青年们深刻体悟到,作为青年一代,要在新时代长征路上真正投身于乡村田野,了解当地发展现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到每个人的灵魂,将所学的课本知识运用在实践中去,将青春汗水撒在金寨县广袤的红色土地上。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