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系学生党支部赴江苏省内多地中学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宣讲活动

2025-10-24 16:28:10 王雪

为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厚植青少年爱国情怀,践行党支部育人使命,10月15日,物理系学生党支部组织支部成员赴江苏省内多地中学,以“知识分享+互动交流”的形式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宣讲活动,推动红色精神与核科技知识走进校园、浸润人心。

解码碳中和:核技术点亮绿色未来

“一度核电,能点亮多少盏灯?”在张家港市沙洲中学,宣讲以这一贴近生活的提问开篇。成员们围绕“解码碳中和”主线,将全球气候变暖的宏观议题转化为学生可感知的能源选择问题。通过对比我国化石能源与清洁能源占比数据,重点阐释核电作为“稳定清洁能源”的优势,并以“华龙一号”机组为例,展现我国在核电技术自主创新与碳减排领域的担当。互动环节中,“一度电的旅程”趣味讲解引发学生热议能源来源与未来发展,使“两弹一星”精神中“自力更生”的内核与当下绿色转型使命紧密结合。

核盾护平安:科技传承报国初心

走进南通市海门证大中学,成员们聚焦“核技术守护公共安全”主题,以“身边的核科技”唤起学生共鸣。从地铁安检的X射线成像,到海关集装箱检查的智能审图,再到医疗CT诊断的技术原理,成员们层层递进拆解知识,揭开核技术的神秘面纱。在讲述清华大学研发团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自主攻克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的故事时,现场掌声雷动。随后围绕“科技如何改变生活”的即兴讨论,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两弹一星”精神中“无私奉献”的内涵,正体现在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扎根领域、为国铸盾的坚守之中。

薪火永相传:核工业发展史照见精神力量

在淮安北京路中学,宣讲以“中国核工业发展史”为脉络,构建起跨越七十年的“精神长廊”。“若你是当年的科研人员,会如何突破技术困局?”成员们抛出的假设性问题,带领学生沉浸式走进那个一穷二白却壮志满怀的年代。从第一块铀矿石的发现到罗布泊原子弹的惊天巨响,从“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铮铮誓言到“华龙一号”扬帆出海,一个个鲜活故事生动诠释“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力量。这段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伟大事业始于梦想、成于实干”,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读懂“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价值。

探秘核动力:解锁清洁能源与安全密码

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成员们以“铀的‘三生三世’”为趣味主题,将核燃料循环与核电安全知识融入宣讲。从铀矿开采的“溶浸法”技术,到“黄饼”制备的提纯过程,再到压水堆核电站“两回路水循环”的发电原理,成员们用通俗语言拆解复杂技术;通过“1公斤铀-235释放能量相当于2500吨煤”的直观对比,凸显核电高效优势。结合我国“压水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战略,成员们引导学生理解“两弹一星”精神中“创新奉献”的内核——正是这一精神驱动核工业向更安全、更清洁的方向发展,也激励青少年以科学思维探索未知、勇担时代使命。

本次活动的开展,是物理系学生党支部践行党建育人使命的生动实践。通过将“两弹一星”精神与核科技科普深度融合,不仅让青少年读懂党领导下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奋斗历程,更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核融入青春理想。支部以宣讲为纽带搭建红色精神传承桥梁,引导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情怀。未来,支部将持续以党建引领科普工作,让红色基因在科技报国的征程中代代相传。

图为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中学的宣讲现场

图为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中学的宣讲现场。

图为江苏省南通市海门证大中学的宣讲现场。

图为江苏省南通市海门证大中学的宣讲现场。

图为江苏省淮安市北京路中学的宣讲现场。

图为江苏省淮安市北京路中学的宣讲现场。

图为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的宣讲现场。

图为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的宣讲现场。



责任编辑:李盈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物理系学生党支部组织支部成员赴江苏省内多地中学,以“知识分享+互动交流”的形式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宣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