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赋能,价值引领: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积极参与《船山先生》纪录片推介
2025年5月7日上午,由中共衡阳市委宣传部、湖南卫视等单位联合出品的纪录片《船山先生》开播看片推介会在衡阳市图书馆新馆圆满落幕。湖南的专家学者、媒体代表、高校学生代表欢聚一堂,共话文化传承,共赴思想之约,在历史与时代的双重召唤下,共同解锁王船山的精神密码,感受船山先生的思想伟力与人格魅力。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成员任美衡、吴戬、卢越等带领大学生王船山研究会成员以及学院的船山文化爱好者积极参与开播看片推介会,与纪录片导演李东绅,以及王泽应、熊考核、谭崇恩、林乐伦等专家学者进行影片观摩、探讨交流,并回答了来自南华大学、衡阳师范学院、湖南工学院等高校师生的提问,现场气氛热烈。
当湖南卫视《中国》原班团队打造的纪录片《船山先生》在清峭沉远的美学意境中展开,勾勒出船山先生“独握天枢”“壁立万仞”的人格风骨与思想高度。总导演李东珅坦言,此次创作是其职业生涯最艰难的挑战,团队曾因船山思想的过于深邃而陷入困局,最终决定以“平视视角”突围,将这位“中国思想史高耸的孤峰”还原为时代洪流中的探索者,在明清易代的动荡历史中追寻其“成圣之路”的苦难底色,于历史褶皱里捕捉其精神光影与思想谱系。
强国行专项行动成员不仅担任了纪录片的学术顾问,而且积极对纪录片进行阐释推介。对船山先生的学术精神以及纪录片在船山思想大众化传播的作用,对高校思政教育、文化建设的启示作出了自己的解答。船山学社副社长王泽应指出,纪录片《船山先生》的推出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可谓恰逢其时。船山先生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学术勇气,努力“求新求变”,这与百年变局下的时代需求高度契合,其实学思想堪为当代镜鉴。在船山学社副社长熊考核看来,作品立意高远、形象鲜活、主旨鲜明,取得了学术性与大众化之间的有效平衡,让船山思想从书斋走向大众视野,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盛举。船山学社副社长任美衡认为,纪录片有利于推动船山思想从衡阳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中华文明对话世界的重要精神坐标。衡阳市宣传部副部长、原衡阳市市文联主席谭崇恩认为,船山思想异常丰富而开放,是常读常新的书,是采掘不尽的精神富矿。原衡阳市文联主席林乐伦指出,船山文化传播需从观念、形式、内容三方面革新,既要深化学术研究,又要用短视频、文旅打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提高与普及的双轮驱动,而纪录片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船山学社党支部书记吴戬指出,纪录片以图文并茂、虚实相生的方式生动地展示了船山先生的生平经历、思想进展、后世影响,对于船山学的历史性还原、形象化展示、大众化传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这种视觉的展示方式,更具场景性和立体性,契合读图时代的社会心理,有利于当代社会理解、悦纳船山思想。纪录片揭示了船山先生在近现代中国思想转型与社会变迁的重要作用,体现了政治救亡与思想启蒙的双重变奏。船山思想深刻影响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抗战复国等重要历史节点,对近现代中国的社团、政党产生了深远影响。就其对近现代中国社会历史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而言,在中国思想家中是无与伦比的。船山思想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政治史,也对中国的思想史、学术史、文化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永恒的精神财富,其智慧洞见、情怀格调、意志风骨不断给予后人以启发、感动与震撼。船山思想以民族复兴、民生福祉、文化守望为核心关切,有利于增强历史自觉、培植文化自信,与当代核心价值观具有同频共振性,有利于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船山思想强调继善成性,相天造命,身任天下,奋发有为,对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范导意义,对于当今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王船山的主体意识、爱国情怀、理性精神、和谐意识、奋斗精神等与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具有内在的契合性,统筹船山思想中的思政育人资源要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历史自觉、文化自信,打造大思政育人格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新的血液和力量。当今处于百年乃至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王船山揆理度势、趋时更新的主动尚变精神及其注重社会性、现实性与实践性的方面,为我们应对国际国内的挑战提供了历史智慧和精神勇气。
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强化价值引领、文化传承与知识创新,以湖南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船山思想融入地方师范院校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方法与路径研究”为契机,不断优化人才自主培养模式,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