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中国第五季第九讲|新冠疫情影响下的经济洞察

2020-05-26 13:22:29 沈昊驹


疫情不仅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威胁,也对经济产生了显著影响。从全球层面而言,今年第一季度多国经济下滑,并且贸易保护主义呈抬头趋势;从国内层面而言,2020年是我国决胜全面小康以及“十三五”收官之年,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

那么,该如何理解新冠疫情所带来的经济影响呢?它是灰犀牛还是黑天鹅?它在短期内主要影响需求侧还是供给侧?从长远来看,我们应当悲观看待还是乐观的看待?

本次课由沈昊驹老师主讲,闫帅老师主持。

1.新冠疫情:灰犀牛还是黑天鹅

这两个词是金融领域的常用语。灰犀牛是指太过于常见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的风险,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比如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差距大是常见的客观存在,但是一旦系数超过警戒线便会引起经济危机,进而引起社会动荡的严重问题。黑天鹅指非常难以预测,且不寻常的事件,通常会引起市场连锁负面反应甚至颠覆。例如近期瑞兴咖啡的财务事件以及獐子岛绝收事件。

灰犀牛与黑天鹅都是具有不确定性的事件,通常所说的风险就是指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有两种:知道可能的结果,且知道每一种结果的概率;知道可能的结果,但不知每一种结果的概率。相应的风险又分为非系统性风险(局部)以及系统性风险(整体),而新冠疫情所带来的风险显然是系统性的,没有国家可以独善其身,OECD对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进行了预测,显示出均为负增长:

我国主要经济指标也显示出变化:

其中PMI下降受订单下降影响,CPI消费品价格指数受食品支出影响波动比较缓和,PPI原材料价格指数下跌反映复工生产受疫情影响不足。

疫情的系统性风险也反映在第一季度各行各业的工业增加值增速上,受疫情影响烟草行业呈正增长,在3月份医药行业也开始正增长,此外其余工业几乎都呈现出负增长,尤其是汽车制造业遭受严重打击。

可以看到疫情所带来的经济影响不仅仅是一只黑天鹅,而是黑天鹅和灰犀牛的叠加。

2.短期冲击:需求侧还是供给侧

需求侧主要包括消费、投资、出口,影响我国经济短期变化。供给侧最直接的是商品和服务,二者背后依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制度等要素,影响我国经济长期增长。需求侧与供给侧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体系。

第一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了19.6%,以往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超过50%,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负增长中消费的占比为9%左右。

疫情对消费的冲击表现在公共场所关闭、民众居家隔离、运输业部分中断、工农业部分停产。居家隔离也导致上衣文化成主流,高跟鞋市场受打击,疫情也打击了运输业,使工农业部分停产。同时疫情对传统行业比如电影业、餐饮业、零售业、旅游业的影响是很大的,按照正常增幅,今年这些行业的收入将会同比继续增长,受疫情影响今年几乎清零。但疫情对新兴服务业,比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却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消费受收入的限制,疫情对居民收入造成了影响。2020“新冠期间”中国网民收入变化感知调查显示,4.8%的人表示收入增加,26.9%的人表示没有变化,37.1%的人表示些许减少,21.0%的人表示急剧减少,10.2%的人表示没有收入,可以看出有58%的人表示收入减少。这次疫情也从侧面反映出储蓄的重要性。疫情发生之后,我国第一季度存款增加8.07万亿元,每天新增存款886.8亿元。

在消费方面,还有一些企业例如之前提到的,与交通运输有关的车企行业,销量遭受重创,20202月汽车销量同比下滑92%之多,穆迪等机构预测全年下降15%左右。不过同比线上消费活跃,网上购物APP活跃人数环比增幅均为5%以上,集中在医药、粮油、生鲜等生活消费品方面。

新冠疫情对投资产生冲击,受此影响规模越大的企业,开始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大智能化力度,业务线上化,规模越小的企业,收缩防守意识越强。疫情对出口的打击也是重大的,第一季度出口贸易差额下降超过10%。当前中国出口贸易额占GDP比重相对减小,因此疫情对出口的冲击对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变小,2002年之前,出口占全球份额低于GDP占全球份额,之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者反超前者,到了2009年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出口贡献下降,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大动力。

新冠疫情对供给侧的影响,主要导致订单下降、限制开工、人员不足、资金短缺等多方面影响,这对供给侧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除此外疫情对财政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我国第一季度的公共财政收入呈现断崖式的下降。

3.长远影响:悲观还是乐观

世界头号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对疫情的影响表示悲观,认为影响会超过大萧条时期。实际上在2019年达利欧就认为,当前有三个方面与19351945年间相似:债务周期、内部矛盾与外部秩序。在IMF与世行年会的讲话中,达利欧特别提到了当前与1930年代的两个相似之处:贫富差距显著,全球秩序重塑(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而学者持悲观的原因主要在于:

1)非经济因素—隔离、反复。疫情反复可能会带来第二次停工停产。

2)多重矛盾叠加。主要是疫情给经济带来的压力;疫情蔓延下全球经济的低迷会对外需、产业链、供应链带来超级冲击;面临下一轮金融震荡的冲击,特别是世界资本流动、汇率调整的冲击;传统的周期性、结构性问题;复工复产后有效需求大幅下滑。

而持乐观态度的人主要基于两个原因:

1)全球金融体系的完善。英国金融服务局(FSA)前主席特纳给出的理由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建立了一个更强大、更稳定的金融体系,银行资本充足。

2)东亚(尤其是中国)率先稳定。苏世民表示,中国很可能是恢复得最快的经济体。在IMF做的预测中显示,疫情对中国的冲击在下降1.4个百分点的范围内。主要基于两点:首先,中国是第一个面对疫情的国家;其次,中国的消费和体制决定了,人们很快能恢复生产开始工作。

我国本土金融机构所作的预测也相对比较乐观,野村证券所做的20202021年的预测中,中国是唯一一个能够在2020年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到20201年或可实现8.8的增长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做了预测,在2020年中国会实现1.2个百分点的增长,到2021年能够实现9.2个百分点的高增长,这些预测也是乐观的。

但《政治经济杂志》(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的编辑格雷格卡普兰表示,现在发表一些量化研究新冠疫情对经济影响的文章显得为时过早。疫情尚未结束,政策具有滞后性。许多国家在疫情中也出台了许多政策,可谓“前所未有的,史诗级的超级对冲和超级宽松”,主要表现为,零利率政策开始在全世界普及化、主要发达国家采取无限量宽松政策、提供大量抵押性贷款。如美联储购买了在319日到25日,购买了5870亿美元的债券,约占美国GDP2.7%

国内政策是稳步推进的态势,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2020年比2010年经济总量翻一番的目标并未松动,为此出台了货币政策,进行全面以及不对称降准;进行降息;扩大货币供应量和贷款供应量;通过再贷款、贴息贷款以及抵押贷款等举措进行定向救助。

央行公布的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沈老师总结报告重点主要为以下部分:

同时还有财政政策,进行减税降费;提高财政赤字率至3%3%以上;大幅提高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发行特别国债;阶段性减免社保及公积金;大力推动“新基建”投资。

新基建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包含三大类: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其中创新基础设施最为基础,其次是融合基础设施,再次是信息基础设施。5G是放在第一位的新基建,被定调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结语:几个趋势

趋势一: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力量。

我国消费在往上走,成为全球最大的社会零售市场,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万亿元,折算美元为6万亿,超过美国4万亿。

我国消费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向多样化、高端化和服务化需求结构转换,文化、康养、大数据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同时我国居民支出占GDP比重不到40%,有很高的提升空间,因此消费对于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大的带动作用。

趋势二:数字经济将发挥更大作用。

新基建便是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成为宏观经济的稳定器。具有以下三个优势:

1)交易成本更低;

2)是一种用之不尽可以反复使用的资源;

3)新基建除了投入产出有效益之外,与任何行业结合就改造了该行业,具有颠覆功能。比如与城市结合就变成智慧城市,与校园结合就变成智慧校园。

趋势三:疫情后世界经济格局会发生大的变化。

逆全球化的政策会出现、去中国化会出现。疫情使得各个国家各自封锁,美国甚至为企业出“搬家费”呼吁企业回归美国。这些主观上的想象主要包含产业上去中国化、金融上去中国化、投资上去中国化。

但在客观上来看这些想法不切实际。产业链的东移加快,关键零部件、元器件生产转向东亚,制造中心转向为制造服务中心。

首先,中国在此次全球抗击疫情中一马当先,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其次,中国拥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消费能力高。第三,中国拥有联合国公布的制造业最全门类。制造业门类齐全,从上到下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2018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总体的28%,相对完整的工业链条能够保证企业从研发设计、生产到销售上下游整体流程更加便利、高效。第四,中国拥有千万支从事加工贸易的高素质工人队伍。在过去十年间我国培养了6700万以上的大学毕业生,近530万研究生,中国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占全球比重从2008年的3.7%提升到2018年的21%。除此之外,外资撤离中国有许多限制因素,包括成本因素、劳动力因素、基础设施、运行成本。

还有各国不惜代价的财政货币政策,无限量宽松政策推出很难;国际大三角格局会调整。大国会强化对全球科技主导的能力,基础研究等会加强管制;科技、投资和贸易的保护主义;科技竞争加剧,这些都是会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因素。

趋势四: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会有重大变化。

各国对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视会大幅提升,安全的考量会大于效率的考量;大国的产业链供应链会倾向于自给自足,小国会地区化,产业链供应链会收缩变短;产业布局会分散化,新的贸易新的技术新的产业链诞生;水平分工和垂直融合一体并存,例如中石化的易捷便利店、易捷咖啡。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深度中国第五季第九讲|新冠疫情影响下的经济洞察。该如何理解新冠疫情所带来的经济影响呢。以往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超过50%。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