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力耕之要,学耕耘 ——植科院推进“三全育人”的改革与实践
【编者按】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统筹把支部建在教研室、科研团队上,以支部建设为支点,努力推动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良好局面。遗传教研室教工党支部,覆盖粮棉油优势学科,拥有卓越的师资队伍和庞大的科研资源,为学院育人改革与实践提供了诸多样板与范例。现以“四问四学”为题,推出遗传教研室教工党支部系列育人改革与实践。
面对农科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实挑战,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遗传教研室教工党支部紧扣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以“问力耕之要,学耕耘”为育人主线,在力行耕读中探索青年成长路径。学院通过重构实践教学体系、深挖农耕文化内涵、强化产教融合机制,构建“田野为课堂、耕读为基因、兴农为使命”的育人新模式。
在田间地头问道。“问学”贯穿于育人过程是“道”,践行“三田三早”便是育人过程中的“术”。“三田三早”(三田:种子田、试验田、丰产田;三早: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早进团队)引领“知行合一”风尚,让师生在“耳闻之”后能“足践之”和“手辨之”,实现由“道”至“术”的嬗变。学生可结合导师研究课题,选择自己感兴趣领域,师生双向选择,全面支持学生参与到课题组中去,实现100%覆盖。持续深化打造“三田”课2.0版,逐步实现“三田”教学基地的信息化;建设高标准全方位现代农业实践育人平台,学生更立体认识农业。
向农耕文明取经。学院顺应时代成立农业文明与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全国农业展览馆柏芸研究员受聘我校讲座教授并开设《农业科技史》课程。邀请傅廷栋院士讲述“大国三农”;校长李召虎教授为同学们讲授“绿色中国”,引导学生增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本领;聚焦“两季三节”打造“耕读传家”系列文化活动,加强农耕文明通识教育;围绕学院学科优势,引导学生在插秧大赛、割麦大赛、全产业链种植大赛等传统农耕活动中体悟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与专家学者同行。围绕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行动、与岗位科学家同行等主题实践,每年组织近100支社会实践队伍奔赴全国100个区域或产地,引导学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的殷殷嘱托。每年组建近50个实习小组分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等研究机构、黄冈农科院等基层单位和正大农业、安徽荃银、大北农企业等全国近50个单位进行专业实习实践。开设“隆平高科班”“荃银国际班”,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深度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利用暑期实习实训,引导学生用行动践行“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把青春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时代需要。教师党员与学生结对开展“红色三助”(助学、助研、助发展)活动,老师结对累计帮扶学生1500余名,相关活动入选中组部《基层党组织书记案例选编》案例。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以“力耕”精神为引领,将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在智慧农田建设、国际农业合作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从田间无人机巡田技术的熟练操作,到土壤墒情数据的精准分析,新一代农科学子正以扎实的专业能力和务实担当,让“勤读力耕”的校训精神在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中得到生动诠释。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