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迎新】 卢福营:大学的课堂笔记

2021-01-18 19:48:58

学无定法,人有所长。每个人都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我的大学专业学习中,课堂笔记似乎占据了特殊的地位。

想当初,自己是带着“先天不足”进入大学的。至今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早在1976年,经济发展并不先进的浙江省嵊县(现嵊州市)居然率先要求普及高中教育。为实现普及高中教育的目标,教育部门采取了一些针对性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当时全县最好的嵊县中学高中部实行大规模的扩招。嵊县中学原来是每届8个高中班,1976年扩招到24个班,每个班60人左右,实行半工半读。城市学生12个班,实行半日制,两个班轮换上学,半天上学半天回家劳动;农村学生12个班,实行隔周制,两个班轮流上学,一周上学一周回家劳动。自己作为一名农村学生进入了嵊县中学半工半读的隔周制高中学习。一周去上学,一周在生产队参加劳动。因大规模扩招,师资和教育条件无法满足。我们的教师主要是匆匆忙忙从高中毕业生中临时招聘的代课老师,学习的课程也不正规。当1977年恢复高考后,我发现我们在高中学习的大多不是高考要求的内容,高考要求的内容几乎没有学习。在此背景下,学校决定本届学生提前到5月底毕业,并经过考试选拨了3个班的学生,集中复习参加高考。本人有幸进入了集中复习,并由一个爱好数学的理科生无奈地转变为文科考生,最后还幸运地考上浙江师范学院政史专业。

进入大学学习后,我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先天不足”,故而在学习中加倍努力,并积极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取得了理想效果。从第二学期开始,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全班第一,毕业时留校任教。直到2010年底,调到杭师大工作。

课堂笔记是助推本人专业学习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我的体会是:课堂笔记应当抓住“”三个字。

一是“记”。上课时认真做好课堂记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为大学老师上课与中学不同,一般不会根据教材讲课,而是根据老师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的积累,按自己理解建构课程教学体系、安排教学内容。课堂上讲的内容时常与教材的内容有差异、有拓展,何况当初我们学习时时常没有教材。因此,课堂上学生要做“打字机”,努力将老师讲授的内容尽可能记录下来。记得当初在大学学习时,哲学、政治经济学等一些主干课程一般安排2-4个学期,每周6个课时。每个学期一门主干课程的课堂笔记大约需要使用16开白纸100多页,并自己装订成一个笔记本。

二是“补”。及时补充课外学习内容。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一门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要配合大量的课外学习。课外学习中会发现和获得更多老师课堂讲授中未曾涉及,或与老师观点相左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对课堂教学形成有益的补充。在学习中,我时常会将课外学习中获得的此类内容增补到课堂笔记中,不断地完善课堂笔记。为了方便在课外学习中补充和完善课堂笔记,我借鉴列宁《哲学笔记》的做法,在课堂笔记中间划一条线,左侧用于课堂记录,右侧用于课外学习内容的补充,或学习体会的记录,或学习疑惑的标记,等等。

三是“用”。有效利用课堂笔记。做好课堂笔记的目标在于“用”。首先,用于复习考试。我一般会在考试复习时对课堂笔记进行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框架和主要知识点,画成一个简图。然后,以简图为线索查阅相关书籍,反复地循环学习、比较分析,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在理解基础上做适当知识记忆,这在应付考试方面似乎能够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其次,用于科学研究。一方面,课堂笔记可以发挥文献索引的作用,借此寻找理论线索;另一方面,课堂笔记本身就是一份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相关资料。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在我的大学专业学习中。自己作为一名农村学生进入了嵊县中学半工半读的隔周制高中学习。右侧用于课外学习内容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