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密码 ×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确定

专家学者汇聚华中师大 研讨新时代高校组织育人理论与实践创新

发布时间:2020-11-16 15:43:13

11月14日,“新时代高校组织育人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学术论坛暨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以下简称“双创”)工作推进会在华中师范大学科学会堂一楼报告厅举行。教育部思政司党建统战处处长蒋宏潮,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喻立平,中共湖北省委教育工委组织处处长乔志强,校党委书记赵凌云出席。全国首批和第二批“双创”单位代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有关负责人、党建思政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查道林主持。

会议围绕“谋划‘十四五’发展规划,迈向2035高校党建新征程”主题进行深入交流,旨在汇集高校党建思政领域专家学者和“双创”培育建设单位代表就组织育人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展开探讨,总结两批“双创”培育建设单位创建经验,宣传推广建设成效,全面把握新形势下高校党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促进高校各级党组织做好“十四五”、2035党建工作规划。

会议现场

赵凌云致辞

赵凌云代表学校和中心对各位领导、专家、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当前中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高质量发展时代需要更高质量的“双创”工作,期待以此次会议为契机,集思广益、集中智慧,将中心工作和“双创”工作推上新台阶。

乔志强致辞

乔志强表示,十八大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按照总书记关于高校党的建设要求,着力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政治领导,站稳人民立场,增强政治服务开展工作。此次论坛既为兄弟省市的高校提供了充分交流平台,也是对湖北省高校工作,尤其是党建工作走深走实的检阅和促进。今后,要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尤其要以五中全会为契机,积极推进新时代高校党建以及“双创”工作,科学谋划高校党的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

蒋宏潮致辞

蒋宏潮在致辞中表示,要用“小切口”健全“大机制”,通过“小群体”带动“大部队”,坚持“小创新”来带动整体创新。本次会议既着眼于现有的经验和基础,更要着眼于未来,要聚焦主题和原理,献计献策、集思广益,形成工作计划、工作规划、工作战略,并在后续工作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促进高校党建工作质量新的提升和发展。

蒋宏潮为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代表颁发聘书

赵凌云为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代表颁发聘书

黄岭峻发言

专家指导委员会代表、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岭峻教授以“高校党组织如何更加紧密联系群众”为题作理论报告,指出当前高校党组织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时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应着力加强党对群众工作的领导,着力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完善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机制,着力提升群众工作的科学化水平等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万美容发言

专家指导委员会代表、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万美容教授以“以党建为统领,把组织育人落到实处”为题作理论报告。报告围绕新时代高校组织育人的行动指南,从“培养什么人”的高度认识高校组织育人的重要性以及全面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落实组织育人任务等三个方面作了深入探讨。

许庆红、令狐彩桃、湛俊三(从左至右)发言

张明生、梅德庆、施克灿、郭新闻、刘雨芙、陈斌(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发言

两批示范高校、标杆院系代表围绕创建工作新举措、新成效做实务报告。清华大学、贵州大学、武汉东湖学院及我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蒋宏潮就高校党建和“双创”工作做了具体的工作指导。他提出,要清醒认识当前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政策,在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的战略目标时,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要从“全面”上、“协调”上、“质量”上、“改革”上下功夫,结合实践,把党建、思政从软指标变成硬指标。针对下一步高校如何具体开展党建和“双创”工作,蒋宏潮表示,一是要始终对标对表,坚持培育创建工作的政治性;二是要始终把握聚焦创建工作的主题和主旨,增强精准性;三是要重视体制机制性收获,体现改革性;第四,要重视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体现实效性。在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高校组织部门、院系书记亲自担当作为的基础上,高校党建工作定将取得更好成绩。

本次会议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指导,华中师范大学主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新时代高校组织育人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学术论坛暨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推进会在华中师大举办。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