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连世强,男,彝族,中共预备党员,英语六级,系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专业2017级本科生。曾任校学生会调研与评估中心主任、院学生会副主席、年级学生会主席、1702班团支书、校团委组织部助理、信息化工作学生用户代表等职务,共计获国家级、省级、校院级奖项二十余项、个人表彰十余项。主持参与3项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篇。现为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保研至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
“不驰空想,不鹜虚声”
在院学生会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工作的日子里,他协助学院里参与比赛的团队进行比赛申报、校院衔接、项目完善等工作,在服务同学的同时,也了解到了大大小小的例如“创青春”、“互联网+”、“挑战杯”等各类创新创业类比赛,于是他开始尝试加入优秀学长学姐的比赛团队,这样的第一次项目经历对于一个大一的新生来讲已是一种宝贵的经历,最后也和团队一起获得了创青春省赛铜奖的成绩。大二时受英语课同桌之邀约,加入了他们学院的国创团队,几个热爱美食的人当即定下了研究主题:《武汉四大小吃历史沿革与文创策略》,开始了寻访美食的道路,这一次科研经历教会了连世强一项科研项目的立项、答辩、结项等流程,以及如何将兴趣与科研相结合并做出成果。大三时与工程中心、法学院、教育学院的同学一起,以大数据隐私保护作为主题参与了这一年的国创计划并获得了国家级立项,这样一支学科交叉的团队最终也完美地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论文成功发表于《大数据》期刊。这几次科研经历为连世强之后的学术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捧心而来,不带草去”
能够为同学们做点什么一直是连世强从上大学起就开始的尝试,大一时,作为班级团支书也作为武汉这座城市的“东道主”,结合团日活动带着班级同学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游览户部巷、一起轰趴团建、在创意摄影博物馆拍照等等,帮助来自各地的同学们了解武汉这座城市的同时,也有效增进了班级的凝聚力。大二时,从创新创业指导中心的部委升任到了分管这一部门的副主席,筹办了“互联网+”、“创青春”、“挑战杯”等创新创业比赛的院内初赛、华中师范大学首届科学精神与文化宣传周以及华中师范大学“青春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第八届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引导同学们在参赛实践中不断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以及情感认同。大三时,连世强来到了校学生会的调研与评估中心,通过调研的方式深入学生群体,倾听学生意见,从而提供有效的反馈。开展“桂子山舆论场”舆情整理,针对热点话题,收集学生舆情动态,做好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筹办第三届“献言党代会·逐梦双甲子”校园调研大赛,鼓励广大学生积极了解同辈群体的学情动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文明秩序建设的建言献策中。三年的学生工作经历,连世强收获了同学们的信任和关注,而他的热情也永葆火烈,即使有满路荆棘,在无数双信任的目光下他也将不改初衷、不气馁,视荆棘为小草般踏过。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
第一次听到研究生支教团的名字,是从大一时的辅导员陈亮老师口中,当时的连世强并没有多想,只是知道了这也是毕业后的一种选择。后来,在学校的第十三届团代会上,作为代表的连世强收到了一本名为《新疆,我们的青春之约》的书,这本书是为纪念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赴新疆支教十周年纪念而编写的,记录了这十年来我校学子背起行囊、毅然走向西部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带着教育的理想、奉献的信念,用双脚丈量祖国的边陲大地,用双肩担起孩子们的梦想,自那时起,支教团的名字便在连世强的心里扎了根。往后的大学时光里,他一直未曾改变过对它的向往,也时刻朝着成为一名合格支教团成员的标准在鞭策着自己。大四开学,一切的努力迎来了验收的时刻,学校发布了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报名通知,连世强顺利通过了学院和学校的资格审查,可头疼的是接下来的教师技能面试,作为非师范生的连世强基本上没进行过板书说课等教师教学技能的练习,而通知下发距离面试当天,也仅有两天的时间可以用来准备,迅速确定好说课主题、撰写说课稿,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与改稿,早晨七点的南湖湖畔、晚上十点的图书馆背后,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功夫不负有心人,入选名单上出现了那个名字。对连世强而言,入选研支团并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开始,肩上又增添了一份新的使命与责任,“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连世强将在未来的支教生活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以朴实微小的付出,努力托起孩子们的梦想和希望,谱写青春奋斗的华彩篇章。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