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增进国际学生对于中国脸谱传统文化的认知,体味中华文化的博大与魅力。江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于9月24日下午15:00,由播音主持与汉语国际教育党支部教师指导,在国际教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心开展了“绘趣味脸谱,扬国粹文化”主题文化活动,本次活动特别邀请武汉京剧脸谱代表性传承人、武汉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京剧脸谱手绘制作爱好者孙秋萍老师,现场为大家解读戏剧脸谱的密码,带领国际学生们共同绘制京剧脸谱。在国际教育学院的组织下,共有40多名国际学生和7名对外汉语专业志愿者参与其中。
脸谱作为中国传统戏剧的舞台妆造艺术,能够反映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是戏曲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戏剧脸谱是汉族传统戏曲独有的,不同于其他国家任何戏剧的化妆造型艺术。根据中国戏剧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有“生、旦、净、末、丑”五类,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即为“脸谱”。
优秀的作品背后蕴含别样匠心。脸谱达人孙秋萍老师从脸谱模型的打造、色彩的绘制、作品的装饰等方面入手,为国际学生详细讲解了绘制脸谱的全过程。留学生们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专注地创作独具特色的专属脸谱。毛笔蘸彩,大放光彩。一个个模具经过留学生们巧手绘制,从“大白脸”变成了“大花脸”,留学生们喜洋洋地展示着各自的作品,欢快的笑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此次活动让江汉大学的国际学生零距离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对加强中外学生交流、深化文化价值认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有着重要意义。
学生感想
CHOHAN MAHPARA FAROOQ
中文名:玛月
国籍:博兹瓦纳
我是 2018 级的玛月。来留学对留学生们来说,留学这段经历极具挑战性,但幸运的是,我们国际教育学院 (SIE)一直致力于让我们能接触到中国的传统文化。
SIE 为我们创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这是一个让我们能够深刻接触到中国文化的非常好的机会。大约两周前,我们成功地举办了第一次关于布艺的活动,并学会了用布、棉花、香料等材料制作“葫芦”香包,我把我第一次做的“葫芦”挂在我的房间里作为装饰物,看到它我就会想起那天活动给我带来的快乐。
这个周末国际教育学院举行了一个脸谱绘画的民俗活动,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所用的颜色及脸谱所蕴含的独特的意义,这不仅激发了我们的创造力,还能促进我们绘画技能的提升,创作出具有中华文化色彩的作品。我觉得这些颜色和图案的搭配真的很特别,它也是帮助我们理解和欣赏京剧的关键,比如《西游记》的孙悟空等。我们各自就坐,用各种颜料画自己的脸谱。我们使用了不同的颜色来描绘传统和现代的图案。
我画了一幅猫面具,这个过程对我来说非常治愈,画每一笔都会使我的内心平静下来。结束后,我们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合影留念,记录下这些美好的时刻。对于即将到来的其他民俗活动我也非常期待,我希望能体验到更加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EL MOTASSIMBILLAH SAAD
中文名:司彬
国籍:摩洛哥
参加非遗进校园-脸谱是一次探索中国艺术传统核心的不可思议的旅程。中国风格的绘画和着色面具的既丰富多彩又有教育意义。每个面具设计的复杂性充分说明了中国文化遗产的丰富,鲜艳的色彩使历史栩栩如生。孙秋萍老师讲解时所提到的生旦净末丑,不同性格对应着不同颜色的油彩,所绘制的脸谱图案也大不相同。我不仅是在创作艺术作品,而且还在研究面具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作用,并讲述它们的故事。这次活动为了解中国艺术灵魂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窗口,让我受益匪浅。感激有机会与中国遗产的如此深刻方面建立联系。
EL MOTASSIMBILLAH BADR
中文名:司桦
国籍:摩洛哥
脸谱活动是一次丰富而难忘的经历,让我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和创造力的核心。当我们沉浸在中国传统风格的绘画和着色面具艺术中时,我感受到了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联系。依照孙秋萍老师给的图案,我绘制的是一个红色脸谱,代表着忠义、耿直,同时我也了解到了代表人物关羽背后的故事。面具复杂的图案和鲜艳的色彩让我着迷,我对每个设计背后的技巧和历史感到惊叹。这是一次独特的机会,使我了解到面具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它们在节日中的用途以及它们所承载的象征意义。
活动照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