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代训,以练促技”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高校朋辈心理危机工作队伍培育新模式
心理健康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保障。面对高校心理危机事件频发、专业力量覆盖不足的现实挑战,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坚持“主动预防、全员育人”理念,创新构建“以课代训、以练促技”的朋辈心理危机工作队伍培育模式,推动心理健康工作从“专业主导”转向“系统防控”,致力于打造一支扎根基层、反应灵敏、专业规范的学生心理骨干队伍,切实提升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的效能。
一、理念与思路:立足课程、围绕危机,构建“教学练战”一体化培育体系
当前高校心理健康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一是专业师资力量不足与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旺盛之间的矛盾突出,特别是对心理危机的早期识别和干预存在明显短板;二是朋辈群体虽然具有时空接近、情感信任等天然优势,但缺乏系统性的专业培训和规范的工作指引,难以发挥应有的“前哨”作用;三是“全员育人”理念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缺乏有效实现路径。
近年来,学校着力构建覆盖全员的“金字塔”培训体系,通过课程化培养、实战化训练和制度化运行,创新建立“教学练战”一体化培育模式,推动朋辈队伍实现从“自然存在”到“专业存在”的质的飞跃,夯实心理危机防控的基层力量。
二、方案与举措:深化“三课”递进培养,强化“四能”实战训练,打通“双线”预警路径
构建“三课”递进式课程体系,实现系统化“以课代训”。面向全体新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32课时),重点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自我调适方法与求助资源,培养“每个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面向心理委员、寝室长等骨干开设《心理助人实务》选修课,涵盖伦理职责、谈心谈话、危机应对3大模块、8专题、27个场景策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配套30个自研微课,实行“以课代训、持证上岗”制度,近三届心理委员持证率达99.85%。遴选优秀学员开设《朋辈心理辅导》进阶课(20课时),深化理论与技能训练,培养具备心理支持、危机评估与活动组织等综合能力的“朋辈心理导师”。
创新“以练促技”实战化训练模式,精准提升“四能”。建立院级、校级两级心理委员技能大赛体系,通过案例研讨、情景模拟等环节,“以赛促技、以赛促练”。开发27个原创冲突场景进行“技术颗粒”式训练,涵盖药物过量识别、消极言语回应、危机陪伴等实用技能,强化“能做宣教、能朋辈辅导、能发现危机、能初步干预”的实战能力,使朋辈骨干成为校园心理安全的坚实力量。
建立“双线并行”全员预警干预模式,优化危机发现报告路径。在传统“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网络外,开辟“课堂-教师-中心-学院”第二条高效报告路径。一是赋能教师线,培训58名跨学院心理教师,建立“课堂发现-直接报告”快速通道,要求1小时内口头报告、24小时内书面补报;二是激活朋辈线,持证心理委员按“最小范围、最低限度”原则及时报告异常;三是制度保障,将“课程发现途径”明确写入《心理危机干预闭环管理方案》,建立首接负责与定期反馈机制,确保双线路径规范高效运行。
三、成效与启发:务实探索初见成效,模式可制推广性强
机制建设初见成效,预警效能稳步提升。通过系统化构建“选拔-培训-认证-实践-督导-激励”全链条管理机制,“双线”预警体系有效扩展了危机发现覆盖面。2024年成功干预校园危机事件中,超过三分之一通过该模式得以主动发现和及时报告,展现了机制运行的初步效果。
量化积累取得进展,实践成果初步显现。累计培养持证上岗朋辈心理辅导员683名,实现全校各年级班级全覆盖;建成省级精品在线课程1门,出版省级重点教材1本、校级自编教材1本以及1本数字化教材(在编),自主开发微课视频82个,形成完整的教学资源体系。
模式路径渐趋成熟,具备较好参考价值。“三课”递进培养、“四能”实战检验和“双线”预警体系等具体做法,为兄弟院校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和方法。基于三课体系建设突出危机实战演练,涌现出一支以高效实战为亮点的助人队伍,即专业导师、专能导师和朋辈导师队伍,培养了一批浙江省“心理名师工作室”“优秀心理援助专家”等获同行认可的助人专家。相关工作案例获评教育部2025年度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典型案例。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将继续深化心理育人工作体系建设,持续完善“以课代训,以练促技”朋辈心理危机工作队伍培育模式,不断拓展应用范围,为提升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水平贡献更多智慧。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