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匠党支部
机械工匠党支部有党员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高级技师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享受吉林省政府津贴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吉林省技术能手3人,长白山技能名师3人,吉林省B类人才1人,D类人才4人,E类人才1人,校级专业带头人2人,省级双高专业群带头人1人,5人为省级名师团队成员,1人为国家级教育教学创新团队成员。党支部严格落实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制度,党支部书记教授职称,党支部委员3人均为长白山技能名师。
2024年10月,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以来,党支部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双带头人”制度优势,以“四维聚力”为抓手,构建“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四位一体工作体系,扎实推进“强国行”专项行动走深走实,以实际行动推动强国建设见行见效。
一、以党建联建聚资源,着力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
一是深化校企联建,科技赋能产业发展。与吉林江机特种工业有限公司机加分厂党总支建立党建联建。通过组织联建、理论联学、队伍联用、业务联动、活动联办等形式,开展“五联共建、创新赋能”行动,建立联系机制,签订党建联建协议,举办联合党课,联建双方党员就党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交流,在党员队伍建设上加强合作,共同开展党员学习培训,志愿服务、主题党日活动等,共同策划业务活动,如企业技能竞赛、技术创新项目等。
二是深化校地联建,绘就民生幸福画卷。与吉林市龙潭区山前街道龙湾社区建立党建联建。助力社区“一老一小”实现微心愿,定期看望慰问党支部帮扶对象,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自2021年建立帮扶联系以来,看望慰问帮扶对象20余次,为他们送去生活所需的米、面、油、纸尿裤、衣物等物品。
三是深化校村联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与珲春市密江乡解放村、汪清县东升村建立党建联建。党支部党员先后赴解放村、东升村开展调研和帮扶活动,分别了解解放村、东升村实际情况及村民所需所盼,制定帮扶方案,开展“党建引领 乡村振兴 追光逐梦 向光而行”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利用专业特长,为村民开展机加、焊接等技术培训,为村民磨镰刀、粉刷住户大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技术培训累计达百余人次。
二、以教育服务促发展,着力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
一是实施“工匠育人”计划,拓展教育服务方式。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系列活动。邀请邹峰、李万君等大国工匠为学院师生作报告,分享他们的成长经历,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开展拜师和师带徒活动,成立邹峰大师工作室,青年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拜邹峰为师。成立葛茂昱大师工作室、长白山技能名师工作室、李奎教学名师工作室,通过“师带徒”等形式与学生建立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引领、技能提升,使学生更好成长成才。
二是实施“协同育人”计划,拓展教育服务群体。开展以“科普进校园 大手拉小手”为主题的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实践活动。利用学院先进的教学资源和党员教师专业特长为吉林省工业技师学院、永吉县实验职业高中等学校100余位学生讲授多轴加工技术、自动化生产过程、3D打印技术应用等内容,在为学生的学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和帮助的同时,为双方在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开展合作交流搭建了桥梁。
三、以科技赋能增动力,着力激发服务发展新动能
一是以技能助力企业发展。党支部党员利用休息日累计为吉林鑫达有限公司开展员工技能培训402人次,有效提升了企业员工专业技能水平,切实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助力企业发展的实际效能,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和长远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二是以合作深化企业服务。为深化党建赋能企业服务,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骨干与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大通职校建立创新协作机制,联合开展横向课题攻关,聚焦行业技术痛点与企业实际需求,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研成果高效转化。目前,相关课题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累计实现技术服务到账金额7万元,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切实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服务企业、推动产业升级的实践成果。
三是以数字激活企业活力。为深化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赋能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联合企业面向吉林市龙潭区38名中小学教师,精心组织开展了人工智能专题培训活动,帮助教师们深入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法,进一步提升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数字化素养。
2024年7月以来,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专业优势,积极服务职业教育领域重大赛事。党支部党员教师勇担使命,深度参与职业技能竞赛执裁与组织工作:1位党员教师担任省级职业技能大赛裁判,3位党员教师5次执裁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同时,团队高效承办吉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场,2024年金砖国家职业技能竞赛-未来技能赛机械设计CAD赛项北方赛区选拔赛1场。通过全方位赛事服务,展现了党员教师精湛的专业素养与奉献精神,有效提升了学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影响力,为推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与行业标准建设贡献了坚实力量。
四、以实践育人强担当,着力培育强国建设新力量
一是实施课程实践育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引入企业典型案例和课程思政元素,采用理实一体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做好课程设计与实施。2024年,党支部张丹老师主讲的《产品逆向设计与3D打印技术》课程被学校确定为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课程,党支部党员教师获评省级“十四五”规划教材一套,作为第二主编编写并出版数字教材1部,完成省级教研课题结项2项,立项1项,教研课题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主持建设吉林省双高专业群-智能制造专业群终期验收获评优秀等次。
二是实施竞赛实践育人。指导学生积极参加职业技能类及创新创业类竞赛。2024年,党员教师在吉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赛中荣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吉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指导学生参加吉林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获金奖1项,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1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吉林省赛)金奖1项,铜奖1项。党支部4位党员被评为吉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三是实施岗位实践育人。积极开展访企拓岗,与一汽模具、长春启荣等25家企业建立合作联系,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与企业联合育人,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四是实施就业实践育人。积极深化校企协同,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强化合作深度,全力推动学生高质量就业。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党员与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汉峘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密切协作,成功申报两项教育部就业育人项目,为就业育人工作注入新动能。2024年,学院聚焦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累计为地方企业定向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百余名,有效满足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切实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