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党支部再传佳讯。支部教师联合郑州大学、兰州大学、中北大学等多所985、211“双一流”高校科研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Materials & Design》(中科院二区,JCR一区,影响因子7.6)发表题为《Novel ultraflexible transparent self-heating composite films for nanoimprint lithography》的高水平研究论文,并同步成功授权相关发明专利。该成果不仅在学术界引发关注,更为我国芯片制造与先进光刻工艺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体现了党支部推动党建与科研融合发展的显著成效。
一、科研亮点:创新加热膜材料突破技术瓶颈
该论文提出了一种“超柔性透明自加热复合薄膜”的新型设计方案,用于解决纳米压印光刻(NIL)中热传导效率不高、热分布不均等瓶颈问题。研究团队采用旋涂银纳米线(AgNWs)与聚乙烯醇(PVA)复合工艺,在微图案化基底上形成导热与透光性能兼具的复合膜。
加热效率优越:实验表明,该膜材在通入10V电压后可在30秒内升温至60°C,断电后20秒内快速降至室温,实现精准控温与快速响应;
光电性能出众:薄膜在248nm紫外波长下透过率高达84.82%,片电阻低至10 Ω/sq,兼顾透光性与导电性;
稳定性强:膜材具备良好的机械韧性与抗氧化能力,适用于高通量、高精度的光刻制程。
该研究成果被认为是柔性电子、半导体制造、微纳光学等领域技术发展的重要突破,为构建新一代“国产芯”加工装备奠定了关键材料基础。
二、党建引领:科研成果凝聚党支部战斗力
本次成果的取得,不仅体现了科研团队在材料与工艺集成上的前瞻视野,更是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党支部以党建引领科技创新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党支部高度重视科研与人才培养工作的融合推进,倡导以党的理论学习成果指导科技实践,在支部书记孙文刚同志带领下,逐步形成“党建强,科研兴”的良好氛围。通过打造“党小组+科研团队”协同机制,鼓励党员教师带头攻坚技术难题,推动高水平成果产出,为地方和国家产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党支部组织委员杨志伟同志表示:“在党组织的激励下,我们坚定科技报国初心,围绕‘卡脖子’问题深耕细作,力争以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打破技术壁垒。”目前,该团队已围绕复合功能材料与微纳制造技术申请专利3项,其中1项为发明专利,并在国际会议与SCI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成果多次获得省级项目资助与高校成果转化支持。
三、展望未来:党建与科研“双融双促”
机械制造党支部将继续深化“党建+科研”融合发展战略,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与“双一流”高校协同攻关机制,力争在柔性电子、智能制造、新能源器件等关键领域实现更多原创突破,助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职教智慧与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