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建筑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师生开展"双带头人"专项实践——“企业行”专题报道(三)
在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的有力推动下,4月15日吉林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党员教师王占华和徐莹莹的带领下,前往长春市南部污水处理厂开展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同时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与使命担当。
抵达污水处理厂后,南部污水处理厂郑磊刚厂长与学院的党员教师共同组成讲解团队,为学生们详细介绍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流程。在粗格栅及进水泵房,郑厂长介绍道:“这里是污水处理的第一道关卡,粗格栅就像一个‘大筛子’,能拦截污水中较大的漂浮物,如树枝、塑料瓶等,避免其进入后续处理单元,损坏设备。而进水泵则负责将污水提升到一定高度,以便后续重力自流处理。”学生们认真观察设备的运行,不时提出关于格栅间隙大小、水泵能耗等问题。
随后,在生物反应池区域,郑厂长详细讲解活性污泥法的原理:污水处理的核心环节,微生物就像一个个勤劳的‘清洁工’,它们以污水中的有机物为食,通过新陈代谢将其分解转化,从而净化污水。要严格控制溶解氧、温度、pH值等条件,为微生物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学生们看着池中翻滚的泥水混合物,对微生物神奇的净化能力惊叹不已。在二沉池,清澈的水从池面缓缓流出,与入口处浑浊的污水形成鲜明对比。王占华老师解释道:“二沉池的作用是使活性污泥与处理后的水分离,沉淀下来的活性污泥部分回流至生物反应池,继续发挥净化作用,部分则进行后续处理。”学生们围绕水质监测指标、污泥处置等问题与老师展开热烈讨论。
参观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陈欣妮感慨道:“这次实践让我对污水处理有了直观而深刻的认识,看到污水在一道道工序后变得清澈,我深感自己所学专业的重要性。以前在课堂上学习污水处理知识,总觉得有些抽象,这次实地参观,所有知识都鲜活起来了。在‘强国行’行动的引领下,我们不仅学到了专业技能,更明确了作为新时代青年在环保领域的责任与担当。”
此次实践活动是“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生动实践。通过将党建引领贯穿实践教学全过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更激发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意识。未来,学院将继续依托这一专项行动,组织更多实践活动,培养更多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坚定理想信念的高素质环境专业人才,为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