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大第十四期准记者南方训练营讲座圆满结束!

2021-08-07 09:22:12

1.jpg


7月16日下午,为期4天的暨南大学第十四期“准记者南方训练营”授课阶段圆满结束,本次共邀请了10位业界精英进行授课分享,授课议题涵盖运营模式、独家新闻获取、新媒体转型、应用数据服务智媒、影像报道、媒体城市智库、融合新闻叙事、创新医疗卫生领域报道等,全方位呈现了当前媒体发展的新趋向和新要求,展现出业界的前沿发展动态,课程最后范以锦对本次训练营进行总结。

2.jpg


准记者南方训练营”是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范以锦特别设立的新闻实务实践类课程,今年已开展至第十四期。会议开始前,范以锦向同学们介绍到,在本科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准记者南方训练营”致力于实现学界与业界联系的贯通,课程以见习为主,并邀请业界专家进行实务工作的经验分享。目前,在暨南大学与南方报业集团双方大力支持下,“准记者南方训练营”已经成为国家级本科一流课程。

3.jpg


讲座分享中,《南方农村报》主编陈永在开讲第一课中提出媒体转型的重要性,分享了《南农》将“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运营模式”运用到转型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强调内容、“新闻”仍然是当前媒体报道的重点,鼓励同学们在看到媒体新趋势的同时,增强学习的信心。《南方日报》文体新闻部新媒体工作室副主任毕嘉琪则在介绍新闻采写技巧、分析经典重大案例和全媒体项目策划运用方案的基础上,建议同学们以记者的视角分析稿件,并以图文、短视频等为例,介绍了多种不同的新媒体风格。

而作为新闻学习的基础内容,图片、影像的拍摄和选取也是和同学们的学习距离较近的内容,这一方面,南方日报视觉新闻部采访室主任、南方报业集团报网端音视频部主任助理张由琼从自己和前辈的工作经验出发,提出作为新闻工作者,应当秉持新闻专业主义,打造有人文情怀的报道,解决社会中深层次的问题。而通过影像来打动受众,要求新闻记者具备深厚的摄影功底和真诚的品质,靠真诚打动采访对象,靠真诚感染受众。

4.jpg


当下,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融入传统媒体报道中,“智媒”、“智库”也成为重要发展方向,在这方面,《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走在探索前沿。讲座期间,南方都市报大数据研究院秘书长兼数据研发部总监邹莹介绍到,早在2012年,《南方都市报》就开始了对数据新闻的探索,直到今天,他们早已掌握数据新闻的制作——深挖大数据背后的深意,再以多样的生动表现手段加以包装,形成以主题宣传、工作解读、群体画像、趋势洞察和动态延展为主的数据新闻形式。

南方日报佛山新闻部城市智库工作室主任段思午、南方日报珠三角新闻部主任何又华,则向同学们讲述了目前新闻行业的四个重要变化,包括新闻记者角色、信息传输和表达方式、媒体生产内容、媒体组织方式。何又华指出,目前城市建设和城市治理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而媒体也需要采取措施加快转型,为城市提供智库产品。

5.jpg


另一边,“南方+”客户端内容运营中心、融合创意总监张西陆也以“南方+”出品的融媒作品为例,解码融合创新的叙事表达,从统筹策划、新媒体产品创意的角度,讲述如何打造“爆款”融媒产品,她指出好的融媒产品不仅是形态的融合,更是内容的融合。

最后,《南方日报》时政新闻部科教卫工作室副主任李秀婷结合具体报道案例,从采访前做足功课、在大医疗时政背景下寻找小切口、快速进行稿件发布、创新医疗报道视角这四个方面告诉同学们如何讲好受欢迎的医疗故事。其中,她特别强调顺应当下的新媒体环境,了解现代人阅读新闻的习惯心理,抓住新闻信息中最打动人的部分,以文字、图像、视频和其他形式,全媒体地呈现出医疗新闻事件。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素有华语媒体“黄埔军校”的美誉,本次授课的业界专家中也不乏同院校友,如何又华、肖文舸等。授课环节结束后,课程即将进入实践环节,范以锦鼓励大家,“每年都会有一批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同学进入南方报业工作,其中也有出自‘准记者南方训练营’的”,建议同学进入报社后遵守老师的安排,努力把见习做好。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伟军也提醒同学们,要抓住难得的机会,积极参与新闻生产实践。


学员感想

19新闻侯雨汐

准记者训练营不仅让我了解了在融媒时代南方报业做出的转型与创新,也深刻感受到了“执意纯粹”的南方精神和做为媒体人的初心。印象最深的是张由琼老师分享的罕见病报道和黑户上户记的案例,让人体会到做新闻报道不只是为了流量,更重要的是帮助在困境中的人们解决问题;新闻没有大小之分,做为记者要做好每一件小事的报道,将其放在庞大历史的脉络中记录,其实每一天都是新的历史,看似琐碎的事件都有它的意义。在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需要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利用新技术传播热点新闻,也要坚持新闻专业主义,坚持做为媒体人的初心。

19新闻赵婧轩

四天的讲座场场都很精彩,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第一场由陈永老师介绍的南农的转型之路。对于“农”字的守正与创新,无疑是南方农业报在融媒体时代抓住机遇、迎难而上的根本点与落脚点。在今天的课程内容中,不论是提及的形形色色的农产品,还是南方农村报多元、丰富、有趣的工作内容,都一改我对“农村报”土气的刻板印象,反而对其更生几分亲切。南方农业报不仅报道农业新闻,更挑起了涉农宣传和为民服务的大梁;作为政府与基层之间的桥梁,南方农村报的每一位新闻人都为农村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菠萝姐姐”和“菠萝妹妹”直抵真心的笑容与无怨无悔的付出,同样让我看到了新闻从业者身上沉甸甸的社会担当。这份接地气,同样给我带来了关于新闻这个职业更深入的思考:内容生产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坚持以内容为根本才是正道,而无关题材的“土气”与否;服务于民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出发点,是对这份新闻本业的坚守,更是对国家和人民负责。

19新闻高宇栋

听完陈永老师有关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运营模式的解读之后,我看到了南方农村报的新发展和新道路,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村报借用很多新的媒介形式如短视频和直播带货等为农村助力,为乡村振兴助力。这给我的启示是在新时代下新闻媒介不应该再只停留在纸媒上,还应该结合时代要求、发展需要不断地利用新的宣传形式探求更多的发展路径,比如政务服务商务+就让农村报出现了更多的可能。这四天的课程让我在实习之前提前感受到了媒体行业的巨变,它不再是传统的模式运营,而是有了很多新的改变、成长,媒体正在走向未来。作为一名新闻学的学生,我也更加清晰了自己未来应该培养自己的能力和方向,在这次课程中收获颇丰。

责任编辑:肖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7月16日下午,为期4天的暨南大学第十四期“准记者南方训练营”授课阶段圆满结束。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