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0日早上8点,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暑期社会实践研修班开班仪式在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培训基地顺利举行。本次开班仪式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建敏主持,延安干部培训学院王家坪分院副院长董清颖、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曾一果、暨南大学对外联络处驻澳门联络处主任欧瑞镇,原驻香港办事处主任董启源等6位对外联络处的领导莅临活动现场,与研修班36名师生共同参与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
董清颖首先代表延安市干部培训学院致欢迎辞并做重要讲话。她指出,延安位于陕西之北、黄河之滨、黄土高原的腹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也是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的中心,中国革命的“圣地”。同时,她还指出,新时代的延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弘扬延安精神,奋力追赶超越,全市经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她希望同学们能通过本次活动,在这个建党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更好地学习党的历史,从延安时期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中汲取力量、学习知识、砥砺品格。
随后,曾一果院长致辞并做开班动员讲话。他表达了带领师生来到延安学习的激动心情,也介绍了暨南大学连续几年来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党史教育的宗旨,希望能通过情景交融的教学方式,加深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艰苦探索的领会。同时,他也表示,希望参与调研的同学们能沉下心来深入基层,产出一批优秀的作品。
最后,董清颖给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延安马克思主义主题社会实践研修班授旗。
社会实践研修班授旗仪式
开班仪式后,延安干部培训学院何磊教授开展了以“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为主题的专题教学讲座。何磊教授从“党中央落脚陕北开创新局面、党中央调整政策实现大发展、党中央转战陕北迎接新势力、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成功的历史经验”四部分介绍了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期的光辉历程,用生动的历史故事描绘出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扎根群众、坚韧不拔、艰苦奋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不懈努力的伟大历程,与会师生深受启发与鼓舞。
何磊教授开展专题教学讲座
当天下午,研修班师生来到枣园革命旧址,延安之行的户外教学活动拉开了序幕。1944年,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至枣园。枣园位于延安市城北八公里处,原是一处地主家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将其作为中央社会部驻地,改名为“延园”。
枣园内环境清幽,风景秀丽,园中的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伟人的旧居,以及中央书记处小礼堂、“为人民服务”讲话台等革命旧址都是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的圣地。在枣园里,生动的党史故事教育让学习班师生看到延安时期革命伟人们更加丰满、生动、鲜活的一面。
研修班全体师生在枣园合影
师生们在园内学习了《延安窑洞里有马列主义》的主题党史教育。在老师的讲解下,师生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缘由、历程与意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学习毛主席创作“三论”的过程,更是让大家在窑洞的盏盏煤油灯中,加深了对革命理论的理解。正如讲解老师所说,时至今日,已经无需向别人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正确性,而新时代的青年,只需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新光彩、新生机。
枣园现场授课学习
追随着革命斗争发展的历程,下午四点半,学习班师生来到杨家岭革命根据地旧址参观学习。在讲解员的介绍中,师生们了解到,在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期间,中共中央就是在这里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领导解放战争,并召开了党的“七大”。在这里,师生们见证了推动中国历史进程的一个又一个重大决策:百团大战、精兵简政、大生产运动;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又一次重要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延安文艺座谈会;见证了一篇又一篇对中国革命影响深远的光辉著作的诞生:《整顿党的作风》《新民主主义论》《愚公移山》等等。
同学参观中共七大旧址
研究班师生在中共七大旧址前合影
师生们还聆听了毛泽东在杨家岭窑洞前的小石桌旁会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并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一著名论断的精彩故事,师生们收获颇丰。
研修班师生在杨家岭革命旧址前合影
青春心向党,逐梦延安行。延安,陕北的一个小城,这里留下了中国共产党光辉的斗争足迹。翻开中国的现代革命精神史,也会发现延安精神闪耀着独有而绚烂的红色光芒。研修班学员在实地学习中贯彻继承延安精神这一红色财富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实践意义,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将其运用到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之中,追随百年来党的脚步,迈步走向光明新未来。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