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②】暨南大学师生考察临沂代村的乡村振兴路

2021-08-07 09:32:02

脱贫攻坚路在何方? 乡村振兴走向何处?

2021年7月19日,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修班师生一行前往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九间棚红色教育基地和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代村,学习考察沂蒙人民在党的带领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创造人民的美好生活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发展成果,感受乡村脱贫攻坚之路,研习乡村振兴之径。

立下愚公移山志 敢叫旧貌换新颜

九间棚村,因最早只有九间石头搭建的简陋房屋得名,坐落在海拔640米的龙顶山,过往生存条件极度恶劣,四面悬崖、土地瘠薄、道路不通、水源奇缺。

1.png

九间棚旧址


1984年冬,刘嘉坤接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全村其他8名党员同志树立先锋模范,动员全村群众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架电、修路、引水,发展金银花产业、乡村旅游业,改变当地落后面貌,逐步脱贫致富。

在九间棚红色教育基地,跟随讲解员的步伐,师生们参观九间棚展览馆,观看九间棚村建设与发展历程纪录片,考察村民艰苦奋斗的起点——九间棚村旧址,和与艰苦的自然条件不断抗争的历史性成果——龙顶山天池。此间,师生们认真听讲解,细细阅读图文介绍、观察当时的器具,深入领会“艰苦创业、坚韧不拔、顽强拼搏、团结奋斗”的九间棚精神。

2.png

师生参观九间棚展览馆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2018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郑可彤说:“我深深地被九间棚人们坚毅的品性、团结的精神所感动。以刘嘉坤为首的党员先锋队,更是充分展现了党员冲锋在前、甘为吃苦先锋的模范作用,在修路、整地工程中提出‘每户包一段,党员承担最危险的路段’的方略。同时,我也更真切地感受到,人民的力量是极为强大的,在党员们的组织带领下,大家集资捐款、共同奋斗、同心协力建设九间棚时所发挥的能量是震撼人心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我们应该自觉践行他们这种在艰苦境遇中不畏艰辛、甘为人民奉献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而不懈奋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位于代村的兰陵国家农业公园,被因地制宜地打造成一个融合了“农文旅”的绿色生态园区,其中包含国家农业园、全国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园、省级农高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农业科技园“四院一区”。

乘坐“代村号”小火车,师生们穿越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掠过沿途荷塘柳树、蔬菜瓜果、古人躬耕种植雕塑,走过锦绣兰陵展馆、兰香东方展馆、华夏菜园、蔬菜园艺馆、中华兰花馆、农业科技馆等,翻开这一部乡村振兴之书。

在此处,师生们见识到广博的蔬菜瓜果品种、种类繁多的兰陵兰花,应用光伏补光与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现代农业。组织培养、无土栽培、管道种植等一批先进的耕作技术在这里集中应用,成果丰硕。“互联网+农业”的科技发展成果也在这里得到良好运用,种植区旁的直播间为农产品的销售打开了顺应科技发展的新渠道。

此行,师生们还有幸参观到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主线打造的《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主题展览,其中包含以蔬菜为主要元素打造的井冈山会师、红军爬雪山等场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临沂号护卫舰、港珠澳大桥等模型;中华兰花馆中以兰花为主打造的反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梦”“凤凰来仪”等概念的景观。

3.png

师生们参观中华兰花馆


“先看兰陵,再赏兰花。大家纷纷驻足于兰陵农业园内的奇花异草前,观赏之余不禁称奇。兰花园内,蝴蝶兰蹁跹雅致,许多‘只闻其名,不见其物’的植物让大家大开眼界。党建主题的果蔬馆内,红枣、玉米、生姜等食材设计搭建起了中国共产党的风雨迢迢路。红色经典和卓越科技成就在独特的匠心下呈现在我们眼前,如金色鱼钩的故事、‘天眼’的建成等。”2020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何文涛说。

4.jpg

师生们在《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主题展览前合影


师生们在《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主题展馆中合影。光影在快门声中定格,生机在沂蒙大地的乡村振兴之路上生发开来,一并焕发生机的,还有新传师生近些天来早已深种心间的沂蒙精神。

责任编辑:肖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暨大新传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修班师生一行前往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九间棚红色教育基地和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代村进行调研。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