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②】巍峨宝塔颂延安,笔墨春秋诉国情

2021-08-07 09:49:51

2021年7月21日,2021年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题社会实践研修班继续进行第二天的学习活动。在延安精神的感召下,研修班全体师生前往宝塔山、延安新闻纪念馆和延安革命纪念馆进行红色文化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题学习。

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部,建于唐代,明代重修,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遥望宝塔,山间以薄云为被,满目苍翠;绕塔而上,山径柳絮逐蝶飞;山崖之上,石刻碑林,古树沐风雨在塔侧,历史文物和现代革命文物星罗棋布,交相辉映。建国后,中央将延安宝塔归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延安革命遗址。1953年版第二套人民币二元券的正面图案正是“延安宝塔山”,中华人民共和国1955年颁授的独立自由勋章也将宝塔山作为核心图案。延安宝塔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代表着延安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英勇抗战的勇气。

1.jpg

研修班师生参观宝塔山学习


宝塔脚下,研修班全体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坚定革命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山顶眺望,革命旧址历历在目、延安新城日新月异,研修班学员在对比中亲身体会革命历程的艰辛与革命成果的丰硕;回顾历史,宝塔沐浴唐烟宋雨依旧屹立,历经战争年代日久弥新。这座在战火中奇迹般幸存的宝塔,在炮火纷飞的年代保护着共产党,更会在安定和平的年代引领新一代的青年。

2.jpg

张建敏副书记带领研修班师生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随后,一行人驱车前往清凉山参观延安新闻纪念馆。在那些烽火连天的岁月,党中央不畏艰苦,在延安先后建立了中央党报委员会、解放日报社、新华通讯社等众多新闻机构,这里也是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发祥地。进入纪念馆序厅,一支黝黑的钢笔赫然出现,笔下书写了八个大字:“深入群众,不尚空谈。”这是毛泽东同志为《解放日报》写下的题词,强调新闻不能流于形式、脱离群众。走进馆中,当年在清凉山奋斗的新闻大军的工作成果都一一被珍藏,供后人敬仰。这些成果见证了党的新闻机构如何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如何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如何使党的精神深入人心。研修班师生藉此更深入地体会到了新闻工作在革命战争时期发挥的重要作用。

3.jpg

研修班师生在延安新闻纪念馆参观学习

4.jpg

延安新闻纪念馆是我院马克思主义新闻人才实践教育基地

5.jpg

研修班师生参观延安新闻纪念馆


下午,研修班师生前往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延安革命纪念馆采用年代与专题相结合的方式,将革命先辈们在延安的十三年峥嵘岁月分为六个单元:红军长征落脚点、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新民主主义的模范试验区、延安精神的发祥地、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定、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

6.jpg

研修班师生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


延安革命纪念馆始建于1950年1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馆藏文物有3.5万多件,历史照片5500多张,图书资料1.2万余册。其中,一、二级文物有1700余件,延安时期出版发行的报刊杂志100余种。2008年3月,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回顾了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面对敌人的攻击,革命先烈英勇反抗的精神让同学们更深入理解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命题。

参观学习结束后,研修班师生们回到培训中心参加了由王明亮副教授主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题讲座。王明亮老师对共产党在革命年代的新闻宣传工作进行了历史脉络的梳理,对当天的参观学习进行理论补充,让同学们对党的新闻工作、新闻理念有了更为系统的认知。

7.jpg

王明亮副教授讲述党报历史


“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延安,快如之何”。在历史的那头,十三年辉煌春秋,无数先烈用热血书写爱国情;在历史的这头,红日初升,新一代的青年肩负先辈的期望。怀念延安岁月、歌颂延安精神、缅怀党中央在延安的革命足迹、触摸中国新闻事业史的脉络,是研修班全体师生追忆红色年代、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深切体会新闻人担当、 赓续革命精神血脉的重要一课。


责任编辑:肖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2021年7月21日,2021年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题社会实践研修班继续进行第二天的学习活动。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