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我院井冈山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题社会实践研修班师生分别前往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黄洋界哨口和大井朱毛旧居等地,参观井冈山革命的重要遗址,学习党史,感受革命精神。
参观革命博物馆 重温昔日壮士情
研修班师生一行首先抵达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参观了馆内六个展厅五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中国革命的探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新局面”以及“走向全国胜利”。这五个部分展示了从革命的摇篮到共和国的摇篮,再到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燃遍中国夺取全国胜利的曲折故事。
研修班师生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前合影
黄洋界中学党史,朱毛旧居敬先贤
随后,师生前往黄洋界哨口,班主任谢珍志为大家生动地讲述了黄洋界保卫战的历史故事,让在场师生更加深刻地感悟到红军战士们奋勇坚毅的斗争精神。黄洋界保卫战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次战斗。在这场战争中,红军凭借着巧妙的战术策略及顽强奋斗的精神,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为恢复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同学们认真聆听黄洋界保卫战的历史故事
在谢珍志的带领下,师生共同学习了毛主席1928年为赞扬黄洋界保卫战胜利而写的《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歌颂了井冈山将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
全体师生在黄洋界哨口的合影
下午,师生抵达大井朱毛旧居,这里是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和红军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大井是毛主席来到井冈山的第一站,被誉为“井冈山最有灵气的地方”,毛主席居住期间,每日在这里读书看报、批阅文件。通过参观昔日领导人的旧居,使研修班师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革命的艰苦以及革命胜利成果的来之不易。
同学们参观大井朱毛旧居
坚持马新观指导 学讲好中国故事
傍晚,我院广播电视学系施畅副教授为研修班学生授课,题为《国际传播视野下的中国方案》。
施畅副教授授课
施畅老师围绕两个主线展开,第一条主线是讲好中国故事,以外媒对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的报道为切入口,辨析其中违背普遍认知的抹黑、歪曲等内容。他举了Nature和Nasa这两个具体的报道,用“植树到底错在哪里”和“绿化贡献知多少”两个议题,详细论证了外媒如何采用论点模糊和似是而非的手法,对中国进行不实报道。他提到,不实报道会使得外国读者了解到的中国更单薄、更脸谱化,很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偏见。面对这种情况,中国需要拿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第二条主线是关注资本对社会的操控和对生活方式的重塑。他提到“鸡娃”的概念——家长给孩子打鸡血,催促孩子学习,用当今社会的真实案例通俗易懂地阐述了“鸡娃”可能带来的过度教育、竞争前置、损害健康三个后果。课后,施畅和学生团队就此次井冈山调研实践活动进行一对一交流指导。
课后指导
学生感悟
在今天的学习过程当中,我们有幸亲身领略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黄洋界、大井朱毛旧居、领袖峰等革命圣地的风光,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井冈山险峻的地势与磅礴的气势。
即使在道路修葺已经相对完善的今天,一整天的游览仍然让我们感觉疲惫。不由得忆及近百年前,在毛主席率领下的那支工农红军用血肉之驱与这片桀骜的大自然进行斗争,这又是怎样震撼人心的意志力与胜利的坚定信念!当亲身经历这些、将自己的足迹与先辈的脚印重叠,我们才真正拥有机会听到先辈那振聋发聩的呼声,感受其为革命奋不顾身的满腔热血!
——薛景瀚
在今天一天的行程里,我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血与火的革命历史当中感受到了红军战士们的不屈意志;在黄洋界的汪洋云海里领略到了作为五大哨口之一“一夫当关”的风情;在大井朱毛旧区读书石前学习游击战方针提出背后毛主席坚持学习探索的精神;在领袖峰下瞻仰朱、毛二位领袖的浮雕位于高耸的领袖峰上,他们所注视的大地是早已安定的泱泱中华。
有幸亲身踏上这片“星火之源”,我的思绪不免飘向那遥远的战火年代,革命的火种在这一片土地上种下,那时的红军战士们还不知道,他们用子弹和鲜血所捍卫的信仰将会从井冈山燃起,焚尽了那旧时代的不平等,火光照亮了阴翳已久的中国。步行其中,用手触摸着这些历史的遗产,我的耳边仿佛听到了来自那革命年代的歌谣,来自战场上红军战士们冲锋的号角……
——杨梓浩(中国香港)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