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23日,机电工程系“智匠精工”社会实践团成员李传泽、皮超泽、武广淏等11位同学,在指导教师南楠、李双双、王爱玲老师的带领下,深入济宁元昇机电工业园、兖州市经济开发区、济南赭山工业园等企业制造一线,以专业实践赋能企业技术升级,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的实践中锤炼本领、担当使命。

扎根生产现场 摸清产业发展实际
团队成员深入车间生产线,从济宁元昇机电的焊接工位到山东长江机械的加工现场,细致调研机械设备运行参数与生产加工全流程。通过与技术工人座谈交流、向管理人员请教咨询,并结合线上资料整理,设计完成企业创新转型调查问卷,全面掌握了企业在生产效率提升、技术工艺改进、绿色转型推进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与现存问题,为后续实践找准了发力点。

立足专业所长 助力破解生产难题
实践中,团队聚焦企业生产环节的具体痛点,结合机械制造相关专业知识,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思维提出系列解决方案,将课堂理论转化为推动产业创新的 "实招"。

焊接工艺智能化升级。针对凸焊机丝座焊接定位不准导致的虚焊、漏焊问题,引入基恩士激光感应器实现焊接前精准定位校验,通过 PLC 控制系统自动调整焊接位置并完成二次确认,全流程数字化管控彻底消除焊接不良隐患,推动传统工艺向智能精准制造跨越。
设备维护效能提升。聚焦抛丸器叶片更换耗时费力、安全风险高的痛点,团队联合企业师傅设计专用辅助工装。通过优化机械结构实现部件快速固定,不仅将更换时间缩短 30%,更以机械化操作替代人工协作,从根源上规避安全隐患,彰显 "人机协同" 的数智化生产思维。
绿色生产技术革新。针对传统水流式切削液供给成本高、污染大的问题,团队推广自主研发的 "精雾飞梭" 切削液雾化器系统,并结合企业需求升级迭代 —— 新增温度传感器,实现智能联动控制,使切削液用量进一步降低,节能减排效能再提升。该系统获山东长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高度评价,成为绿色制造与智能控制融合的典型实践。
在实践中成长 锻造数智时代担当者
从车间数据收集到方案设计,从技术落地到效果跟踪,团队完成了 "发现问题 — 研发方案 — 实践验证" 的全链条创新实践。队员们不仅在焊接工艺优化中深化对智能传感技术的理解,在工装设计中锤炼机械创新能力,更在切削液系统升级中提升数字思维与系统集成素养 —— 这种 "课堂理论 + 企业实战" 的融合,让青年学生深刻感知到数智化变革对产业发展的重塑力。此次实践不仅为企业生产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支持,更在服务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明确了自身定位与成长方向,坚定了投身技术攻关的使命意识。

下一步,“智匠精工” 社会实践团将继续聚焦制造业发展需求,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以更扎实的实践成果为企业技术升级贡献青春力量,在服务产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践行青年责任和担当。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