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累计开展100场!“‘救’在身边急救技能社会大课堂”渐入人心

2025-06-05 22:16:24 今日镇江 朱超

“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两乳头连线中点,定位后掌根接触患者胸壁,双肘关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趁着“中国心肺复苏周”的契机,6月5日下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急诊中心主任蔡华忠、护士长解敏共同带领团队,走进镇江博物馆,为这里的职工及家属进行心肺复苏培训。这是自2017年江大附院急诊科所在门诊第二党支部积极打造的党建品牌项目——“救”在身边急救技能社会大课堂”开展以来的第100场培训,也是该院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体现。

019ca46a69c541ff6f17d432eada4e279c

据统计,在我国,每分钟就有一个人死于心搏骤停,其中80%的心搏骤停发生在院外。目前,我国院外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不足4.5%,远低于发达国家47.5%的水平。

“在急诊,我们也遇到过因为心搏骤停被送来的患者,如果意外发生现场能有会急救的人伸出援手,或许患者的结局就可以被改写。”解敏说,“急救技能社会大课堂”的持续开展,也正是基于这一原因。

8年来,“急救技能社会大课堂”的触角不断延伸,队员们的足迹遍布城市、乡村、校园、企业等地,他们不仅将急救课堂“搬”进生命教育社团、在小学设立“护苗成长工作站”,还根据企事业单位的不同需求,定制专属课程,实现“科普按需定制”。为了帮助更多市民学急救,活动还紧跟时代步伐,在科普形式上大胆创新,围绕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急救、AED使用等关键知识点,队员们化身编剧、演员制作科普短视频。这些幽默风趣、通俗易懂的作品,在各大平台广泛传播,其中两部更是荣获国家级、省级奖项,成为科普视频领域的标杆之作。

8年时光,100场坚守,解敏在一次次活动中,感受到的最大变化就是“市民对待急救培训的态度从疑惑到主动”“路遇意外时从手足无措到有施救底气”,而这种意识的觉醒,也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尝试接触和学习急救知识技能。

不久前,市民韩女士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一张急救技能证书,促成她此次成功“领证”的原因,正是“急救技能社会大课堂”对她的启蒙。“江大附院急诊团队将急救知识送进学校,我觉得非常实用。校园里,小朋友难免磕磕碰碰,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认为急救技能就是必需品。”韩老师说,在那次学习之后,她又主动联系了急救中心,继续学习并通过考试,成为了有证一族,“有了专业保证,一旦出现需要急救的事件,我也能第一时间施救,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健康和安全”。

“我们深知,每一次科普都是在为生命争取多一分希望,每一次教学都是在筑牢守护健康的防线。”蔡华忠表示,100场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江大附院急救团队将继续以专业为帆、以热忱为桨,在守护生命的前沿阵地与健康科普的广阔领域笃定前行,让更多人掌握急救技能,让“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朱超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急诊中心主任蔡华忠、护士长解敏共同带领团队,走进镇江博物馆,为这里的职工及家属进行心肺复苏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