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衿之志,履践致远。7月23日至7月25日,航空与交通工程学院“青春留苏 兴新向农”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江苏宿迁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贡献青春力量。
千万工程 气象万千
7月23日,实践团来到宿迁市宿城区蔡集镇牛角村体验“美丽资源”激活“美丽经济”,深入樊湾社区开展入户走访和防诈宣传,聆听第一书记讲振兴和返乡青年“自找苦吃”的故事。7月24日上午,实践团先后来到耿车镇“振兴之路”青年学习社、耿车生态农业园、水美刘圩,对话耿车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倪李、民生事务局局长丁义松,深入调研乡村振兴发展情况,了解耿车党建引领、产业兴农、科技赋能的背后故事,解码耿车“破烂王”华丽蝶变,学“千万工程”,悟思想伟力。
温暖相伴 敬老同行:养老院里暖意浓
7月24日下午,实践团走进九如城蔡集康养中心,青年志愿者们陪伴爷爷奶奶们一起开展了《小红花》手势舞、养老防诈宣传和“你画我猜”等互动游戏,原本冷清的养老院因为一抹抹“志愿红”的到来而热闹起来,大家有说有笑,活动现场温馨而热烈。在活动中,志愿者们与养老院的老人们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与交流。
“银发”党员讲故事,红色精神“声”入心。一段党史故事,一生被党温暖!一枚红色印章,一场红色洗礼。队员们纷纷表示将谨遵党员爷爷奶奶教诲“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盛夏“乡”遇,爱心接“梨”:一颗梨的“蝶变”
7月24日,实践团来到宿迁王官集镇花园酥梨梨园开展“一枝一叶总关情,青春助力花木行”暖心助农活动。基地负责人向成员们介绍了酥梨的品种和果树种植相关知识。助农小队帮助果农采收、分拣、打包,同时还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直播售货,保障果农丰收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和百姓共富。
通过调研实践团了解花园酥梨为宿迁地标农产品,一朵花引来一片产业,一颗梨带富一方农民,一颗梨的“蝶变”是王官集镇发展特色农业、推动三产融合的生动缩影。
党建赋能助农路,技能下乡助农兴
7月24日下午,实践团前往蔡集镇小新庄,调研乡村光伏项目发展现状。团队成员从村民胡文武口中了解到,“通过在房顶安装光伏组件,农民可以获得额外收入,光伏项目不仅能够防热,还能为村民提供稳定长期的收益保障,同时还提高了大家的环保意识和能源利用率,让当地居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实践团现场对村民进行了光伏发电的日常养护和操作方法的培训。针对村民反映的光伏发电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航空与交通工程学院交通党支部新能源装备专业教师团队专门开会研讨,帮助村民顺利解决技术难题。
光伏产业引领双碳目标,绿色能源赋能乡村振兴。通过本次活动,实践团队成员更加坚定以科技为乡村振兴的行动指南,真正利用所学助力乡村振兴的意志。
缅怀先烈志,薪火永相传
7月25日实践团来到宿迁市朱瑞将军纪念馆,现场开展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教学活动。
实践团逐一参观“求学寻路”、“革命先锋”、“主政齐鲁”、“战地炮魂”、“逐梦苍穹”、“将星陨落”以及“丰碑永恒”等版块,通过一张张图片、一份份文献、一件件实物,大家真切了解朱瑞将军波澜壮阔的一生以及其缔造人民炮兵的卓越贡献,深刻感悟其为新中国革命事业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孔文利、陶茜茜老师结合馆藏展品和全党正在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向同学们讲述了周恩来、朱瑞家庭家教家风故事。
通过学习,队员们纷纷表示:“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生逢这个伟大时代,当代青年要接稳征途‘接力棒’,跑出青春‘加速度’。以青春之我,答强国之卷!”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深入基层,是一堂以学促行、以行践学、淬炼火热青春的“社会大课”。面向实际、深入实践、知行合一,航交青年以脚步丈量宿迁大地,了解国情民情,用专业知识和青年智慧推动乡村振兴,用行动点亮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