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用典】习近平语录5

2020-09-02 18:26:54 包家官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释义西汉经学家刘向的《说苑》原为二十卷,后仅存五卷,大部分已散佚后经北宋曾巩搜辑,复为二十卷。“政理” 为其第七卷。《说苑,政理》阐述了古代贤人为政的道理。在上面这则故事中,魏文侯派西门豹去管理邺这个地方,行前叮嘱他要“全功、成名、布义”。西门豹问怎样才能做到成全功名、广施仁义。魏文侯答道: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意思是,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可靠,眼睛看到的不如用脚踏勘可靠,用脚踏勘的不如用手辨别可靠。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西门豹到了邺县后,及时深入调查研究,“会长老, 问之民所疾苦”,迅速破除了当地 ”河伯娶妇”的迷信习俗,并发动民众开凿十二“渠”,”名闻天下, 泽流后世”。

不受虚言,不听浮木,不采华名,不兴伪事。释义《申鉴》是东汉末年思想家荀悦的政治,  哲学论著。《后汉书》 本传说,萄悦志在匡辅汉献帝,因曹操揽政,谋无所用, 乃作《申鉴》”。意在重申历史经验教训,以供皇帝借鉴。全书包括《政体》《时事》 《俗嫌》《杂言上》《杂言下》 五篇。其中《俗嫌》主要批评世俗盛行的卜筮、禁忌、祈请、神仙方术、谶纬等迷信。“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是对“在上者”即统治者的劝告。意思是,不接受虚妄的言论,不信从虚浮的技艺,不采用华而不实的名称,不兴作伪诈的事业。作者以简洁明确的语言,将四个否定副词和动词联合使用,组成了整齐的排比句式,说明统治者应采取的正确立场,态度坚定,毫不含糊。苟悦进而提出人君治理国家应当“言必有用,术必有典,名必有实,事必有功”, 认为说话必须产生实际效果,方法必须要有标准和法则,名声必须与事实相符,做事必须有结果来证实。以此杜绝虚言” “浮术” 华名” 和“伪事”。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释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出自《庄子,养生主》篇首。涯:边际、极限。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精疲力竭。与儒家孔子“ 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积极进取精神相比,庄子的思想确实有消极的一面。对此,要辩证地加以分析。《庄子.养生主》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养生主” 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如果撒开庄子养生论的阐述,截取“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语这句话就有了积极的意义。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尽可能多地摄取知识,完满自己的人生。

腹有诗书气自华。释义《和董传留别》是苏轼离开凤翔时写给新科进土董传的首留别诗。苏轼在风翔府任判官时,与董传私交甚笃。董传虽家境贫寒,但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朴素的衣着掩不住他积极进取的精神风骨,故苏轼以腹有诗书气自华”赞之。 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传世名句,一个“自”字,强调了高雅不凡的气质源于书香熏染。“气" 不仅指读书带给人的儒雅之气,更是指在面对人生失意和窘迫时所表现出的豁达态度。读书不仅可以长知识,还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气质高雅。曾国藩对儿子曾纪泽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北宋诗人黄庭坚则从反面加以论说:“人不读书, 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英国哲学家培根这样阐述读书与人的性格气质的关系: “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释义《人间词话》是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的文学批评者作。他的人生三境界”说,是对历史上成功者的经验总结。成功有其共同的内在逻辑。王国维认为,这种逻辑可从宋代词人虽殊、柳永、辛弃疾的词句中体现出来。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出自晏殊的《鹊踏枝. 槛菊愁烟兰泣露》  。登高远眺,所见尽是肃杀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高水长,案书何达?王国维将此句解读为: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的 《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 。概括 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尽管遇到百般困难, 还要执着地追求,忘我地奋斗。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干百度, 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用在此处,是指人在经过多次周折、多年磨炼之后.就会日渐成熟,船然开明,进而取得最后的成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释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治。”阐释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图:迷惑。意思是,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悯然无知:只是思考,却不学习,终究一无所得,徒使人精神疲殆。孔子在此提倡学与思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认为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获得真知。孔子本人就是学思结合的典范。据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跟师襄子学弹琴,十日不停。师襄子说:可以学新曲子了。” 孔子回答说:我只是学会了弹这首曲子, 还没掌握该曲的技法呢。”又过了几天,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曲子的技法了, 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答道:“我还没领悟曲子的神韵呢。”几天后, 师襄子再劝:你已 经能很好领悟曲子的神韵了,换首新曲子学吧。”孔子仍说:我还没参透 作曲人的人品。”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神情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孔子说:我知道他是 谁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顾长,目光远大, 像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除了周文王谁能作此乐曲”师襄子听了非常吃惊,向孔子行了个礼说,“没错!我的老师说过这首由子名叫《文王操》!孔子学琴的故事充分体现了日学日思,学思并重的治学态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释义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懂得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而喜爱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在这里,孔子讲了学习的三层境界,知一好一乐。其中“知之”是学习的较低境界,相当于”要我学  “好之” 是学习的较高境界,相当于“我要学”:乐之” 是学习的最高境界,相当于“我爱学”。不同的人在同样的环境下学习效果往往是不一样的,这固然有自身资质不同的原因,但最重要的还是学习态度问题。对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所学的知识才能够入脑入心、灵活运用。关于学习,孔子还说过“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鼓励学生要勤勉好学,并乐于向学问或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可见,好学、乐学始终是孔子强调的学习的要素。

责任编辑:包家官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腹有诗书气自华。故苏轼以腹有诗书气自华。释义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讲了学习的三层境界。孔子还说过。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