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刘芳武副校长参加 2025 年中国航海日活动——深耕学术交流 助力航海教育国际化发展
2025 年适逢郑和下西洋 620 周年、“中国航海日” 创办 20 周年,7 月 10 日至 12 日,以 “绿色航海 向新图强” 为主题的第 21 个中国航海日系列主场活动在海南琼海博鳌举办。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航海技术学院第二党支部书记、高校 “双带头人” 教师党支部书记 “强国行” 培育单位代表刘芳武教授受邀参会,深度参与多场高水平学术论坛,聚焦行业前沿议题,推动国际教育合作与航海人才培养创新。
聚焦行业前沿 深度参与两大核心学术论坛
作为航海教育领域的资深学者与管理者,刘芳武重点参与了中国国际海员论坛与中国国际船舶技术与安全论坛两大核心学术活动,与业内专家共同探讨绿色航运、智能船舶、海员职业发展等关键议题。
在 7 月 10 日举办的中国国际海员论坛上,来自政府主管部门、航海院校、航运企业的 300 余位代表围绕 “向海图强 成就海员美好未来” 主题展开深度研讨。论坛聚焦 “绿色航运与海员职业适配性”“智能船舶发展对海员技能的新要求”“豪华邮轮新业态下的人才培养体系” 等学术议题,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徐祖远、大连海事大学校长单红军等专家就海员职业生态优化路径发表主旨观点。与会期间,刘芳武结合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实践,提出 “以绿色技能培养为核心、以智能技术应用为支撑” 的海员培养新思路,强调高校需在课程体系中融入新能源船舶操作、智能航行系统运维等前沿内容,引发与会代表共鸣。
同期举行的中国国际船舶技术与安全论坛则以 “智塑航运新生态,安全绿色共未来” 为主题,汇聚国内外船舶技术领域顶尖专家。论坛围绕智能船舶标准制定、绿色船舶技术应用、航运安全风险管理等学术方向展开研讨,发布了《中国内河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技术路线图 1.0》等重要成果。刘芳武全程参与论坛学术交流,重点关注 “智能船舶对航海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绿色航运技术人才能力矩阵” 等议题,为学校航海技术专业升级与科研方向调整收集了前沿信息。
深化国际合作 推动航海教育高质量国际化
依托中国航海日的国际交流平台,刘芳武积极拓展国际教育合作渠道,与印尼多所航海院校代表就人才联合培养达成多项共识。
在与印尼雅加达高等航海学院、印尼国立海事理工学院、印尼海事科技学院代表的座谈中,各方围绕 “共建印尼郑和学院”“开展双文凭办学项目”“组建跨境混编师资团队” 等议题深入交流。刘芳武提出,基于 “一带一路” 海上合作背景,航海类高校应构建 “技术共研、人才共育、标准共享” 的国际化培养体系,建议通过 “现代学徒制国际班” 模式,将中国航海教育标准与印尼当地航运产业需求相结合,培养兼具绿色航运技能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各方一致同意后续细化合作方案,推动项目落地实施。
此外,刘芳武还与贝仕华洋航运服务(海南)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就校企协同育人展开研讨,针对 “海南自贸区发展对智能航运人才的需求”“订单式培养中的课程模块设计” 等问题交换意见,达成 “共建实践教学基地、联合开发培训课程” 的合作意向,为航海类人才培养搭建 “产学研用” 一体化平台。
发挥 “双带头人” 作用 引领党建与学术深度融合
作为高校 “双带头人” 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单位代表,刘芳武将党建工作与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在活动中充分展现基层党组织在推动行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他表示,航海技术学院第二党支部将以此次参会为契机,围绕 “绿色航海 向新图强” 主题,开展 “党建 + 学术” 系列活动:一是组织党员教师对标论坛前沿议题,开展 “智能船舶技术”“绿色航运法规” 等专题研学;二是联合航运企业党支部,共建 “海员职业发展调研小组”,助力海员权益保障与职业生态优化;三是推动 “红色航海文化” 进课堂,将郑和精神与新时代航海人使命担当相结合,培养 “红专并进” 的航海人才。
此次中国航海日活动,刘芳武通过深度参与学术研讨、拓展国际合作、推动校企协同,不仅为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带回了行业前沿动态,更践行了 “双带头人” 在党建引领学术发展、服务国家航运战略中的责任担当,为学校航海类专业高质量发展与国际化办学注入了新动能。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