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空间 大能量——一路随行辅导员工作室开展协同育人实践活动
一张茶几,两张沙发,几十把桌椅,三十余平的空间虽小,却承担着辅导员研课磨课、经验交流、实操演练等多项职能。
玉不琢,不成器;课不磨,不精彩。在研课磨课环节,工作室团队采取“调研备课——轮流试讲——评课切磋——完善课件”的流程进行,研讨中每位工作室成员都畅所欲言,有缺乏用学情指导课堂的问题发现,有巧妙设问活跃课堂的巧思锦囊,有详实生动深入人心的生活实例,既有教法探讨、还有观念碰撞和知识的交锋,既有深度及广度,还有温度与气度,教与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自然凸显,有效助力青少年培养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促进其全面发展。
与此同时,工作室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持续丰富活动载体,陆续开展了研课磨课、案例说、弈学堂、培训学习交流三十余次,为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提升搭建了一个开放性、研究性、实践性的学习交流平台,孵化培育了一批辅导员名师。
一路随行工作室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通过心理健康实践活动、心理科普宣传、心理咨询、心理预防与干预等“多维度”心理育人模式,实现精度、细度、深度、温度的“四度”心理育人成效,依托互联网+平台推进数字化转型,将数字化媒体技术与防育、疏导有机结合。通过心理健康信息化管理平台,融媒体技术,将实体互助设备与网络心理自助程序相结合,达成线上线下有效联动,形成了前期预防与后期干预、传统追踪与数据预警等多维融合的数字化心理干预渠道,结合“一路随行辅导员工作室”微信公众号、“校园表白墙”等新媒体技术对学生的心理动态进行采集、处理、分析、研判,构建数字化心理危机征兆监控通道。
为开拓心理育人新途径,提升心理育人工作质量,工作室推出“小空间、大能量”身心放松系列小锦囊,教给他们一些应对困难、挫折和调节负面情绪的小技巧,方便同学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更好学以致用,包括腹式呼吸、肌肉放松、正念冥想、鸣天鼓、加法减法动动手、蝴蝶拍等六种身心放松方式,这些方式对于空间场所要求不高,有助于培养其将所学知识、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独立性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助力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压力的加剧,青少年心理问题日益凸显,一路随行辅导员工作室充分发挥高校优势辐射拉动作用,协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依托专业力量,面向广大青少年及其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促进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与社会心理服务效能双向发力。
工作室成员在走访调研基础上,立足中高考前期、春秋季开学、“5·25”心理文化节等重要时间节点,针对当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现实心理需求,精心设计制作《调适情绪、绽放青春》及针对初三中考学子的《直面焦虑,减压赋能》等精品课程,旨在引导青少年提升自我认知、情绪调适和压力应对等能力,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自2023年3月以来,工作室先后与南昌三中高新校区和南昌立德朝阳中学共建“协同育人实践基地”,20余名工作室成员分批进驻了70余个班级,对5000余名师生开展情绪调适及中考减压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帮助同学们解决困惑、疏导情绪,引导同学们积极探讨压力与困境的应对,反思自己看待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寻找积极应对模式,以积极的心态应对生命中可能出现的困境和挫折。活动成效显著,得到了学校、学生、家长三方的高度认可,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创建一片晴朗的心灵天空,助力学生成长成人成才。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一路随行辅导员工作室将持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致力探索并产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教育成果,在打造心理育人工作队伍、夯实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开展宣传与心理科普活动、加强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建设上下功夫,让“小空间”焕发“大能量”,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共同提高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