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要求,服务学校升本及“双高计划”专业群发展需求,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电气与机械学院第三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业务骨干党员在2024年暑假期间,以“牺牲休息时间、坚守专业标准、发扬奉献精神”的担当,高质量完成机械工程实训基地(数控加工实训中心)设备搬迁及场地改造工程,为学校实训教学条件升级和产教融合深化提供坚实保障。
一、党建引领,吹响攻坚“冲锋号”
数控加工实训中心作为学校机械类专业核心实践教学平台,承担着全校近80%的数控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专业学生的实训任务。因原场地布局与学校整体规划调整冲突,且设备老化亟需升级,暑期搬迁改造迫在眉睫。学院第三党支部(全国样板党支部)主动领责,成立由6名党员业务骨干牵头的“党员攻坚队”,召开专题会议制定“三保”目标(保进度、保安全、保质量),将实训基地升级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果的“实践战场”。党支部书记邓宇翔表示:“实训条件是人才培养的‘硬支撑’,党员必须冲在前、干在先!”
二、专业攻坚,下足改造“绣花功”
面对时间紧(仅6周)、任务重(搬迁4台数控机床、2套精密测量设备,改造场地1900㎡)、要求高(需同步优化功能分区)的挑战,攻坚队坚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一方面,党员教师带头梳理设备参数与搬迁风险点,针对大型设备(如电火花成型机、线切割机)制定“整机吊装+精度校准”专项方案,利用支撑定位块将设备安装误差控制在技术要求范围以内;另一方面,结合“岗课赛证”需求重新规划场地,划分“专业基础实训区”(钳工、通数控车床)、“高端制造区”(五轴加工/车铣复合中心)、“逆向制造区”(3D打印、3维扫描),并增设安全防护栏、工具智能存储柜等设施。期间,党员骨干放弃周末与节假日,连续奋战20余天,现场解决设备调试故障12项,优化水电线路布局3处,确保改造后的实训中心兼具教学实用性、技术先进性与安全规范性。
图1党员教师现场施工
图2 党员老师搬迁及调试设备现场
三、奉献担当,彰显党员“本色红”
支部党员以“关键岗位有党员把关、技术难题有党员攻关、加班加点有党员带头”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个党员一面旗”的先锋本色。学生志愿者感慨:“看到老师们在假期还这么拼,更理解了什么是‘工匠精神’。”
此次改造后的数控加工实训中心将于新学期投入使用,预计可同时容纳300名学生开展实训,年均为5个专业、1200余名学生提供“教学-实训-竞赛-创新”一体化服务,成为学校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新标杆。电气与机械学院第三党支部以实干实绩证明:党建引领不仅是思想旗帜,更是攻坚克难的强大引擎!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