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铸魂强根基,科研赋能促发展
鲁东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泰山学者团队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2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21人,占95.45%。国家和省部级高层次人才6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4人,2024年,入选山东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支部书记殷锡涛获评烟台市优秀共产党员。支部始终牢记物理学基础学科的使命担当,围绕“党建领航+组织聚力+服务增效”的工作思路,探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新路径,为培养更多优秀科研人才、产出更多原创性科研成果贡献力量。2024年,3项科研成果在3D纳米制造和能源转化领域实现首次突破,多篇研究论文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
党建领航,把稳科研“方向盘”。支部通过校内外党组织共建,与教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烟台市芝罘区科协党支部、楚毓社区党支部、楚祥社区党支部等建立党建联盟,构建“理论共学、队伍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党建联建模式,实现联动共成长。实施科学家精神常态化学习研讨行动,全面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科学家精神的重要论述,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相结合,持续推动科学家精神学习常态化制度化;打造“我来讲神舟”党建学习品牌,支部青年博士党员教师带领学生党员通过微党课的形式讲好科学家故事,引导激励支部党员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赓续钱学森、郭永怀等老一辈科学家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光荣传统,矢志科研攻关;立足学科特色和科研实际,开展“科教兴国”系列主题党日活动,邀请优秀教师分享科研、教学经验,建立老中青党员间的结对帮扶,在教书育人、学术研究等方面互促共进,有效形成党建引领业务、业务促进党建的良性循环,该案例获评烟台市主题党日精品案例;实施“双认领”党建项目,引导支部党员将“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作为科研选题导向,聚焦光电传感、氢能催化等关键领域,将党建“政治优势”转化为科研“攻坚优势”。
组织聚力,打造科研“先锋岗”。支部始终坚持“瞄准国家所需,把学问做在国家战略里”,注重国家重大需求中关键基础物理问题以及交叉领域研究,推动物理与材料科学交叉融合,依托3D纳米制造科研团队和能源转化科研团队设立党员先锋岗,与烟台市魔技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了世界首台多光源荧光标记扫描三维纳米打印机;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奋力攻坚,三项科研成果实现首次突破,首次提出一低成本高速度深挖槽/薄金属天线纳米器件制造工艺,首次成功制备原子级Pt6团簇,首次将无机钙钛矿材料载流子寿命从几十ns提升至730ns,为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大力推进有组织科研,深耕物理学基础研究,为技术创新提供理论基础和智力支持。党员教师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其中,IF>10的高水平学术论文10余篇,近20篇论文入选ESI前1%高被引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重点项目1项),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省级学会和行业奖等5项。新增山东省高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团队2个,建成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与明石创新(烟台)微纳传感技术研究院和山东东仪光电仪器有限公司、烟台首钢磁性材料有限公司和无锡泓瑞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共建了光电传感材料与器件微纳制造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高等学校对接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研究生培养基地和研究生工作站。
服务增效,当好科普“播种机”。支部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科普工作的重要指示,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对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和创新文化的重要作用。依托山东省科普专家工作室,组建“仰望星空,核你同行”“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和“神舟悟理,科普启航”科技志愿服务队,围绕“科普+思政”的工作思路,将“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科学家精神与青少年科学启蒙相结合,联合烟台市科协、烟台市芝罘区科协,前往省内外10余个地市、30余个社区及中小学,开展理论宣讲及物理科普宣传活动50余场,累计惠及3000余人。科普宣传事迹、成果先后被人民网、光明网、中国青年网、大众日报等国家、省、市各类媒体报道30余次,累计阅读量100余万。“仰望星空,核你同行”宣讲团获评2024年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优秀团队,“神舟悟理,科普启航”科技志愿服务队入选2024年全国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馆校对接”组织实施项目。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