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动·职启未来”实践团赴火炬电子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为深化产教融合,助力学生职业发展,8月初,智能制造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党员带领“校企联动·职启未来”实践团在福建火炬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十余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在企业与学校“双导师”指导下,深入引线独石电容、MLCC工厂、特种电容车间及紫华园区四大生产基地,开启了一场知行合一的职业启航之旅。
沉浸式学习,贯通产学链条
实践团队通过轮岗实训深度参与企业生产全流程,在引线独石电容车间学习精密焊接工艺,MLCC工厂操作智能化生产线,参与特种电容的可靠性测试,并在紫华园区供应链中心参与实践现代物流管理。企业技术专家现场讲授电子元器件制造的核心技术,将《电子产品结构与工艺》《质量管理实训》等课程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工业实践,打通了学用结合的桥梁。
项目化实践,破解真实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分组攻克企业技术痛点,针对某型号电容封装设备故障率偏高的问题,对数据采集、故障树分析等方面,提出优化方案,彰显了智能学子的工程实践能力。
双导师护航,共育工匠新苗
校企联合现场工程师培养,企业与学校实行“双导师制”,企业导师与学校教师从实操技能与理论知识两方面出发,共同为学生此次实践“保驾护航”。企业导师苏志明评价:“学生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快速学习能力,这种真岗实练模式为企业储备了优质技术人才。”实践队员赵龙宇表示:“亲手调试自动化生产线,让我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有了全新认知,职业规划更加清晰。”
本次社会实践不仅为智能学子提供了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宝贵平台,也是支部“党建+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路径。通过深度融入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学生们的工程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企业得以精准发掘和储备契合需求的技术人才,有效实现了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无缝衔接。未来,智能制造工程学院将持续拓展校企合作深度,为智能制造领域输送更多“精操作、懂工艺、会创新”的现场工程师人才。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