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教师积极推进AI赋能国际化教学资源建设,助力“职教出海”

2025-05-06 12:17:35

鲁班工坊是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国家名片,致力于推动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随着AIGC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凸显,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以下简称教工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积极组织党员教师投身于AI赋能国际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相关工作,不断探索AI技术在国际化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取得了初步成效。

1. AI赋能跨境直播云课堂:让跨语言授课更流畅

在跨国教学场景中,机电学院的教师团队探索出“技术+教学”深度融合的云课堂模式。其中,党员教师带头攻坚克难,积极参与智能直播设备的调试与应用培训等工作。通过整合定制化的智能直播设备——多机位高清摄像头、定向收音麦克风等硬件,搭配AI语音识别与翻译系统,主讲教师的中文授课能实时转化为英//泰等多语言字幕,精准叠加在直播画面上。如外方学生提问时,AI会即时将语音转译并反馈到中方课堂,实现跨语言的流畅互动。

1

直播云课堂AI即时语音转译

2. AI驱动课程资源建设:让跨境学习体验更丰富

在课程资源开发中,机电学院的教师团队探索构建了“智能生成+人工精修”的协作体系,让优质内容以更丰富的形态呈现。教工党支部鼓励党员教师在课程资源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高标准严要求确保资源的质量与适用性。

多语言转化:借助先进的翻译模型,中文课件、实训视频等材料能自动转化为多种语言版本,翻译准确率稳定在90%以上,为国际化教学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2

课程资源智能翻译

场景化模拟教学:利用AI语音克隆技术,基于教师原声生成多语言讲解音频,再搭配虚拟数字人教学助手,打造出“中文授课+外语配音+动态演示”的立体课程。党员教师们积极参与虚拟数字人教学内容的审核与优化工作,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

课程应用虚拟数字人教学助手

此模式将传统课程开发周期大大缩短,更是让教师从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教学设计的创新。

3. AI重构知识共享生态:让跨境教学管理更高效

针对传统网盘在知识管理中的痛点——文件检索低效、跨语言处理困难、协作流程割裂,教工党支部教师基于Deepseek智能模型与知识库应用,搭建“鲁班工坊AI智库”,构建了更贴合教学需求的知识管理系统:

智能化知识梳理:系统能自动解析PDFPPT、视频等多种格式材料,提取关键词并生成知识图谱,检索效率提升了60%,让师生找资料不再像“大海捞针”。

自然交互协作:团队成员只需用日常语言提问,比如“东盟国家职业教育标准有哪些要点”,AI就会实时整合知识库中的政策文件、案例库和课程资源,生成结构化回答。同时支持多端同步编辑和版本控制,让跨地域团队协作像面对面沟通一样便捷。

释放教师精力:AI主动承担数据清洗、作业查重、跨语言摘要生成等重复性工作,帮教师节省了80%的行政时间,让他们能把更多心思放在学术创新和学生指导上。

如今,“鲁班工坊AI智库”已成为国际化教学的核心数字底座,实现了跨地域实时协作、多模态知识流转和产学研资源的高效匹配,真正让技术服务于教育本质。在教工党支部的带领下,党员教师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推动该智库在国际化教学中的深度应用,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4

鲁班工坊AI智库

在国际化教学资源建设中,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老挝鲁班工坊积极引入AI技术,积极建设面向东盟的教材、课程及培训资源包等,11项被认定为面向东盟国际化职业教育资源。教工党支部积极组织党员教师对这些资源进行质量把控和优化升级,确保其符合国际标准和老挝当地的教育需求。国际化教学资源应用于老挝甘蒙省职业技术学院并获老挝甘蒙省教育厅认证。

接下来,教工党支部将继续深化AI技术在国际化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组织党员教师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提升教学资源的智能化水平,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同步,培养符合老挝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项目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从而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黄妹园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党员教师积极推进AI赋能国际化教学资源建设,助力“职教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