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团队是怎样炼成的

2025-08-04 15:16:17 蒋丰蔓 郑寒秀

在闽江学院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教工第五党支部的21名党员组成了一支硬核科研战队——其中,教授5人,博士15人。他们将红色堡垒建在福建省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让党旗在代码流与数据流交织的创新赛道上高高飘扬。

教工第五党支部书记陈新伟教授(右)指导本科生开展项目研究。

教工第五党支部书记陈新伟教授(右)指导本科生开展项目研究。

科创先锋,用科技报国践行初心使命

传统监测技术存在着传感器布置困难、监测密度低等问题,无法满足复杂环境下的实际监测需求。指着屏幕上跳动的监测数据,支部党员韩晓东博士说,目前实验室研发的AI测量技术,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智能眼镜”——通过物联网感知网络实现非接触式监测,让传感器如同毛细血管般深入复杂环境,实时传回高密度数据。

支部党员韩晓东博士(右)指导本科生开展学科竞赛。

支部党员韩晓东博士(右)指导本科生开展学科竞赛。

在云南省德钦县的泥石流沟谷,这套系统解决了传统传感器深埋岩缝的难题,精准捕捉山体形变的每一次呼吸,为村民赢得宝贵的疏散时间;在紫金矿业新疆矿山投入应用后,提前预警边坡滑移风险,将安全生产事故扼杀在萌芽中。从四川乐山大佛预防性保护监测,到河北石家庄公路桥群与隧道的健康体检,这项技术已成为守护安全的隐形卫士,为文物保护和路桥安全提供保障。

3年来,教工第五党支部党员专家带头啃下11项国家级、省级重大项目,累计到校科研经费近1500万元。36篇高水平学术论文、21项专利授权、6项软件著作权、19项专利成功转让……一串串亮眼数据,正是他们瞄准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需求,用科技报国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注脚。

在教工第五党支部书记陈新伟教授的实验室里,笔者看到屏幕上正实时更新来自大海的信息

我们打破了国外卫星移动通信的垄断,将以往如同信息孤岛的浮标、岛屿、离岸设施、渔船等信息要素紧密联结,打造出一张韧性可靠的海洋监测与通信网络。

陈新伟介绍说,这项成果产业化后,已广泛应用于海洋防灾减灾部门和涉海企业,在应急救援指挥、海事安全监控等核心应急场景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3年,该技术成果为合作企业新增产值超2.18亿元、利润3139万元。

教工第五党支部充分释放双带头人的头雁效应。党支部书记陈新伟身兼福建省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工业机器人应用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等多职,一手牵起高校实验室,一手连着乡村与企业车间:与连江赤澳村、大建村党支部等基层党组织结对子,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与福建医联康护、汇川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让科研成果跨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育人为本,让人才在实践熔炉中成长

教工第五党支部依托省级重点实验室,积极构建党员教师与企业导师协同育人的体系,打造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金字招牌——以企业真实项目为纽带,由党员教师主导的校内科研团队带领学生,为企业智能化升级提供技术赋能;校外工程师团队反哺学生培养,形成人才培育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闭环。

这种深度融合现实需求的培养模式,让刚入职北京新大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的2025届毕业生许佳怡感触颇深。

在校期间,在罗海波副教授指导下,我参与了微小型仿生机器人散在稀疏组网与智能协同研究项目。她介绍,该项目聚焦多机器人系统智能协同,以机器人操作系统(ROS)为开发基础,我在项目中深入掌握了ROS系统架构、话题通信机制、传感器数据融合等核心技术。

工作后,许佳怡参与智能小车、复合抓取机器人等项目开发,发现底盘控制、路径规划、目标识别与抓取等功能模块,均需应用ROS框架进行系统集成与功能实现。

校园项目与企业在智能机器人研发上的核心需求高度契合。许佳怡坦言,正是在校积累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帮助她快速适应企业级项目节奏,实现从校园科研到产业应用的无缝衔接。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初创组银奖、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步兵对抗赛机器人实战奖一等奖……3年,支部成员指导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20余项。


责任编辑:林伟杰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闽江学院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教工第五党支部,硬核团队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