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1+3+4”模式,推动党建育人提质增效

2023-06-21 17:07:10


一、党支部基本情况

闽南理工学院财务与会计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标《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重点任务指南》的“七个有力”,构建了“坚持一个引领、构建三融合、搭好四个实践育人平台”--“134”工作模式,全面增强党支部的生机活力,管理赋能学生青年筑梦圆梦。财务与会计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获批2020年“福建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22年通过“福建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验收工作;2022年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二、案例内容

“一融双优”工作案例的基本内涵是坚持党建引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建示范创建和业务创优提升为抓手。闽南理工学院财务与会计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依托“十百千”工程,全面推行“党建+”融合工作模式,带动支部师生青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广大青年学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心用情办实事,以高质量党建服务,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青年筑梦圆梦。

(一)典型做法

1.思想引领把方向,政治建设摆首位

创新“移动式”教育学习模式,构建互促互进学习氛围。积极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是发挥“教育党员有力”。采取“三个一”学习方式,构建“1+3+X”(即1名党员联系3个基层团支部、X名入党积极分子)学习互助模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学习互助台账。有鲜活的互助学习,也有深刻的交流分享等,切实增加了参与度、激发了学习热情、提升教育效果。

2.党建融合促发展,勇担使命争先锋

“党建”+团建,以“融力”聚能量勇担当。坚持“党建”+团建相融合。打造党建“十百千”特色,丰富思政育人渠道,创建十个团支部标杆示范点,培养数百名入党积极分子,带领数千名团员,坚持以党建引领,以不断提升团支部组织力为重点,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支部通过开展“两楼文化”双向对接,强化红色教学楼与红色公寓楼“两楼”文化阵地建设。支部学生党员深入到学生自习室,解答学生疑难问题围绕学业、资助、心理健康和校园文化活动等,在“润物细无声”中践行思想引领,潜移默化影响、教育学生。

“党建+”青年服务,以“融智”创品牌进基层。推动“党建+青年服务”相融合,提升思政教育水平,始终把为人民服务意识融于支部发展、队伍建设、服务群众各环节全方面。创新建立“126”+“走出去”服务模式,一支“退役大学生先锋队”、“两楼”红色文化阵地、6支志愿服务队;在服务社会中创新教育活动载体,搭建“走出去”平台服务多个校外实践共建基地,服务内容涵盖爱心助残、敬老爱幼、乡村振兴发展、校企合作等多个社会服务维度的教育实践共建,让党员“动”起来,履职“活”起来,讲好党的故事以青春风格、青年视角展现青年担当,激发青年投身发展的昂扬斗志。

“党建+”创新创业,以“融创”求极致创新高。推动“党建+创新创业”相融合不断推动“党建+“创新走深走实。着力平台建设。积极树立和宣传创业典型,将创业毕业生“邀进来,畅未来”,设立支部“卓越先锋竞赛组”,支部委员任指导教师,开展督学导学,课赛融合、以赛促学,引导学生党员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发挥传帮带作用,真正使党员成为学生中的标兵与榜样,从而以点带面,带动班级、宿舍同学参加学科竞赛。

3.凝心聚力创品牌,砥砺奋进谱新篇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支部组建“青视角”、“向阳花”、“青芽”、“荔青”等4个品牌社会实践团,组织师生党员深入基层,结合乡村振兴、基层党建、党史学习教育、爱心帮扶、山区留守儿童关心关爱等主题,充分发挥优秀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服务社会的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提升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青年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二)工作成效

1.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通过创新“移动式”教育学习模式,打造党员“唱主角”支部党员带头学,在传帮带作用下,分层次,分对象,形成学习教育常态化机制,实现党支部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员“学在日常、管在平常、抓在经常”。党员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有力提升。支部党员王垭玲入选福建省新时代青年宣讲团成员;6名师生先后获得市级、校级“优秀团干部”“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支部学生撰写文章也相继被学习强国平台、《泉州青年》报道。

2.党员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党员在志愿服务事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以党建为引领融合青年服务工作,构建“126”+“走出去”服务模式。支部学生党员深入到学生自习室,解答学生疑难问题,吸引师生1500多人次参与;组织开展校内外主题党日、志愿服务活动42场,服务5300多人。

3.“党建+社会实践”特色实践育人品牌影响广

支部组建“青视角”、“向阳花”、“青芽”、“荔青”等4个品牌社会实践团,组织师生党员深入基层,结合乡村振兴、基层党建、党史学习教育、爱心帮扶、山区留守儿童关心关爱等主题,服务群众3000人次。“助农直播”课堂活动吸引参与人数达2500余人,线上点赞数高达83000人次,活动期间一系列宣传覆盖人次高达27000余人。“青视角”团队实践事迹得到央广网、人民日报、学习强国人民网、福建省学联、中青网、东南网、新福建等13家主流媒体相继报道。支部师生党员先后荣获国家级奖项6项,省级3项;“向阳花”社会实践团荣获2022年“福建省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案例。

(三)经验启示

1.筑牢战斗堡垒,强化组织建设

健全基层组织,提升工作效度。落实“一生一档”机制,通过支部共建、新老党员“传帮带”和师生党员“一对一”教育引领,全面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强化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战斗水平。通过党务集中培训、实践锻炼等形式,定期召开学习研讨会,组织党务干部围绕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问题开展深入研讨,不断提升其政治素质和党务工作能力。

2.凝练工作机制,强化阵地建设

深入凝练党建工作体制机制。立足实际,对照“七个有力”,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注重学生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和作用发挥,积极开展“党员先锋岗”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丰富和完善社会实践育人体系,为实践落实制度保障,做好协调联系,提供贴心服务,根据年级高低分类指导,以“邀进来”“走出去”指导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思想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融入实践中,着力营造学习先进、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3.坚持党建带团建,强化品牌建设

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丰富青年精神文化内涵,将党建工作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从实际出发,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使得小型活动多样化,推陈出新;常规活动制度化,常抓常新;大型活动精品化,开拓创新,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多样化的实践平台。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学科竞赛活动,积极动员学生参与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组建品牌社会实践团,依托“扬帆计划”暑期社会实践,以点带面,带动班级、宿舍其他同学参加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

                                  撰稿人:林珊珊


责任编辑:罗丽淋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以党建“1+3+4”模式,推动党建育人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