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作为首批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施“四阶三能四有”淬炼行动,以培养教学名师、技能大师、科研能手为目标,打造“名师+大师”引领的“双师型”建筑材料专业群教师教学团队。
(一)党建引领,筑牢思想阵地
以党建引领团队建设,以创建国家级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为载体,构建“两品三制四室五结对”的党建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头雁效应”、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和职业教育发展形势、任务、目标等武装头脑,以正确的政治方向引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政治理论学习流于形式,转化率不高等问题,创新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成效,在学习相关文件及理论知识后,开展集中讨论,教师集体备课,将学习内容提炼为思政点,融入课程建设,通过学习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育人实践,让学习内容落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
(二)“四阶三能四有”工程,提升内部合力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四有好老师
创新师德教育,健全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建立以个人自评、学生测评、同事互评、院系考评为基础的师德师风综合评价体系,形成教师师德师风档案,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考核指标,且将师德师风情况作为教师聘任、考核、晋职、评优等的一票否则指标。树典型,弘扬先进营造崇尚师德、争创典型的舆论氛围,引领广大教师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实施多维梯级提升,分类精准提升
突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对教师专业发展实施分层引领,把教师的专业发展界定为四个阶段:调整磨合期(1-3年)、适应发展期(4-7年)、成熟提高期(8-15年)、反思创新期(15年以上)。探索新型的教师培养方式,实施多维梯级培养机制,完善分层、分类、分项的教师培养方式,形成富有成效的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策略路径。
3.搭建多维度平台,助力全方位提升
对标《教育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实施“三大提升工程”——教学能力提升工程、企业实践能力提升工程、技术研发能力提升工程,提升双师素质,推进教师能力全面提升,做有温度的“四有”好老师。
以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首届“双城杯”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建立教学名师工作室;以四川省工艺大师为领办人建立陶艺工作室;以团队高层次人员组建博士工作室。通过示范引领,实施专项能力提升工程建成“名师+大师+教授+高工”的教学团队,带动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
(三)构筑校企协作共同体,增强外部服务力
1.搭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创建紧密型校企合作品牌
聚焦产业数字化转型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要求,实施搭建平台、定制培训、项目引领的“三步走”战略;聚焦产业技术升级对教师技术创新的新要求,构建“产业学院+技术平台”模式,校企联合共建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团队,打造高水平技术技能创新平台,发挥团队理论和技术优势,开展建材智能制造、质量检测与控制、营销及售后服务等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应用研究,面向企业和社会开展技术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打造建材人才培养、培训和技术服务品牌。
2.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政校行企多方协作共同体
依托全国建材行指委、绵阳职业教育集团、科技城市域产教联合体,政校行企联合,以“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和人才链”为纽带,搭建高质量教师企业实践平台,构建“校政行企”四位一体的团队建设模式,以五个对接为目标,实施“双师”教师校企协同培育工程,培养双师型专兼教师,打造工匠之师;探索建立“教学”和“生产”岗位互通机制,实现双师双能;校企合作共建高水平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人才共有、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协作命运共同体。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