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四年|NJU到PKU:大胆尝试,不留遗憾

2020-05-18 18:53:11 李岩

本期人物:宁可心,中共党员,2016级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保研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主要经历:在校期间参与国家级和校级大创各一项、贝加尔湖科考与科研训练、中国粮食作物秸秆露天焚烧时空格局与驱动机制等学术创新项目,并以第一作者完成学术论文一篇(在投)。曾获地理展示大赛全国二等奖、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二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润天奖学金、人民奖学金、南京大学优秀学生等荣誉。

1.jpg

一、保研经历

我的保研经历并不是教科书级别的循规蹈矩,有过冲动,有过懊悔,当然更多的还是幸运和惊喜,写在这里不敢算作给学弟学妹的参考,只是希望大家的保研之路能够走得更稳当一些,同时大胆尝试,不留遗憾。

1、大三下学期

对于保研,我的软硬件条件与同级同学相比都算不上顶尖,唯一的优势可能是成绩、科研、获奖每个方面都差强人意,不存在什么短板。自我定位并不高的我一直认为保研本校已经是一个很好的结果了,因此直到三四月份的时候都对外保没什么概念,只是在参加学科竞赛的过程中对人文地理产生兴趣,萌生了跨专业保研的想法。到五月份的时候,听到周围的同学都在谈论要参加什么夏令营、准备什么材料,我才开始认真对待外校保研这件事。

五月底的时候我联系了北大本部的一位老师,但由于联系的时间比较晚,竞争又很激烈,在邮件往来的过程中已经被婉拒。之后我很幸运地找到了我现在导师的个人主页,对他的研究方向产生了很大兴趣。我通过邮件联系到他,并附了自己的简历和成绩单,很快收到了回信,告知我关注北大深研院的夏令营通知,在参营时与他进一步交流。

2、夏令营

学期末的时候,由于没有提早准备,我一边复习期末考试,一边匆忙地准备夏令营申请材料,差点来不及将申请表送到教务处盖上公章。因此,收到了入营通知后,我吸取了之前准备不足的教训,认真准备了个人陈述、PPT讲稿,阅读城市规划领域的文献,并把想到的面试时会被问到的问题都整理、回答了一遍。虽然我参加的夏令营没有实质性的offer,但导师还是给了我非常正面的反馈,要求我参加9月份的复试。也不知道哪来的自信,在后来的中科院夏令营中我直接推掉了跟某位研究员直博的机会(不建议这么果断),专心准备9月份北大深研院的复试。

2.jpg

北大城规夏令营

3、复试(九推)

虽然之前决定得冲动,但我还是非常认真地对待了这次复试。如果说之前我只是对城市规划有兴趣,那么在暑假的一个多月里我则是通过读文献、关注相关的公众号和行业热点,开始真正了解这个领域。开学后我整理了一份热点问题+专业术语作为自己的复习资料,事实证明这些准备的确对我的复试起到了很大帮助,最终以专业二名的成绩通过了复试,顺利拿到预录取名额。

3.jpg

北京大学预录取通知

总结自己的失误和别人的经验,想告诉那些已经取得了保研资格,并且也有不错软实力的学弟学妹们,要细心,也要大胆。一方面要尽可能提早做准备,收集多方面情报,谨慎做出选择,不要像我一样拍脑袋做决定,或总是赶在DDL前才交材料;另一方面也不要畏手畏脚,有想法就大胆付出实践,特别是在夏令营这个试错成本不太高的阶段多做尝试。当然,外保也未必就比留在本校更好,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并尽早开始为了目标采取行动。

二、学科竞赛

我本科期间参加过三次学科竞赛,分别是全国大学生GIS技能应用大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和地理科学展示大赛。参加前两个比赛的时候是大三上学期,还没有什么功利的想法,只是觉得学有余力之外应该找点事做,于是学长和同学联系我问我要不要加入的时候就答应了,参赛带给我的收获也是有趣多过有用。到准备参加地理展示大赛的时候,才觉得该为自己的简历下点功夫了。

于是我开始了长达半年多的备赛过程,除了与队友按部就班完成参赛课题的研究,还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一篇学术论文。由于地理展示大赛是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的展示,我们在赛前反复打磨作品,展示内容改了又改,汇报方式换了又换。这个比赛也是我投入精力最多的一次缺课竞赛,而它也的确回馈给我最多的收获。奖状和论文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这次比赛不仅教会了我如何从多学科多角度研究一个课题、全面展示自己取得的成果,更让我开始接触人文地理的各种理论观点成为日后我选择跨专业保研的重要契机。

4.jpg

地理展示大赛 与队友老师的合影

建议大家不要以太过功利的眼光看待学科竞赛,既不要认为它神通广大,也不要觉得它一文不值。学科竞赛与科研经历相比,对外校保研的同学只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所以,与其将竞赛作为筹码,不如当成是成长过程中的一次历练,有精力、有兴趣,就放心去做,享受其中。现在回想起和建模比赛的队友在院楼通宵赶论文的时候、地理展示大赛前上场前大家帮对方检查衣领、摆正校徽的时候,依然觉得那是我大学四年中会铭记于心的高光时刻。

三、科研经历

如果算上地理展示大赛的参赛课题,我有过三段科研经历,其他两段都是和本院同学一起完成的大创项目。我在科研上是个不太有天赋的人,上手也慢,第一个大创项目做了近两年才结题,到了第二个项目以及后来的参赛课题,才算慢慢入了门,有了更加像样的成果。因此,在科研上我可能无法提供太多有用的经验,只希望学弟学妹们在尝试科研的路上不要害怕开始,更不要害怕挫折。刚开始接触科研有点像小孩蹒跚学步,不要羞于求导师带着你走一点儿,也不要抗拒模仿别人走路,因为用心学总能渐渐走出自己的步子。摔跤也不要紧,磕磕绊绊中也总会有所成长和收获。

四、匆匆四年

被邀请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其实非常受宠若惊,回顾我在南大的四年,还是觉得自己留下了一些遗憾(比如没有参加社团,在科研上走得不够深入),也最终没能成为自己期盼中了不起的样子。但是,我不后悔四年来做的任何一个决定,因为我始终认为,大部分的遗憾只是换一种方式印证了你在别处的收获。比如我如果参加了社团,可能就不会有在学生会锻炼两年的机会,也失去了在那里认识的挚友;如果我一心扑在科研上,就不会有精力和兴趣参加那些五花八门的学科竞赛和校园活动,也少了很多珍贵的回忆。

也有一些让我感叹幸亏如此的选择。比如从地学试验班分流到地海,在这里我遇到了我最钦佩的一批师长和同学,也完成了最多的成长和蜕变;比如入党,把我肩头公民的责任变成了党员的责任,也让我把目光从自身发展投向民族和国家的未来。虽然四年后的我依旧平凡,但见识了许多不凡,也成就了更好的自己,何其有幸。

5.jpg

代表学院宣读倡议

南大是一片丰沃而又宽厚的土壤,包容了这里无限成长的可能。四年中我遇到过的同龄人,有的成绩优秀科研能力一流,有的学生工作做得风生水起,有的把爱好当成事业做到了极致,他们彼此迥异却都闪闪发光。不管你选择在这里生根发芽后结出怎样的果实,都希望大家珍惜在南大、在地海的时光,毕业的时候不要用一句后悔来否定那些用力活过的日子。   

心有经纬,眼里山河,祝愿每一位南大地理人前程似锦!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南大地海院2016级北大保研生宁可心分享保研、科研经历,回顾大学生活。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