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强国逐梦,大师引航”系列课程之《先进能源前沿》第五课开讲。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张校刚教授,受宣益民院士的邀请,为同学们带来了题为“高效电化学能源与技术”的线上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能源与动力学院院长毛军逵教授主持。
张校刚院长以化石能源向新能源的转换为起点,聚焦双碳背景下电化学储能关键技术,首先详细阐述了未来绿色航空航天战略中电化学储能的重要意义,并从锂离子一次电池、锂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锂金属电池、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方面介绍了电池技术的发展历程。随后介绍了锂离子电池设计思路,包括高电压、稳定的正极优化、功能电解液的设计以及高比能锂金属的负极改性,同时介绍了锂离子电池在深空、深海领域的应用。随后重点介绍了锂金属电池面临的界面稳定性的重要挑战及高安全高能量密度的锂金属电池的设计思路。最后介绍了固态电池及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的设计思路以及在功率密度、界面稳定性、循环稳定性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课程最后,张校刚院长对未来电化学储能材料和技术进行了展望,并就固态电池中离子传输机制,复合材料电解质的聚合物以及聚合物的耐高温性等问题与线上师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同时勉励广大相关专业的同学们放宽视野,敢于“出圈”,开拓创新,争取能够为国家的“双碳”战略添砖加瓦。
张校刚院长简介:
张校刚教授,现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江苏省高效电化学储能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储能材料与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电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学分会理事,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国际期刊 Batteries&Supercaps编委、电化学期刊编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
承担了包括国家“973”计划课题 “大容量超级电容器电极构建及其电解质新体系”(2013-2018),国家重点支持项目“高比能电化学电容器材料及储荷机理研究”(2019-2022)等在内的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及国防与军队项目。迄今以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 Adv. Mater.,Nano Lett.等国内外学术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与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材料可控制备、器件构筑以及储荷机制等相关研究论文 300余篇。在国际与国内级学术会议做超级电容器相关邀请报告 30余次,获 2013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16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18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18年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奖(研究类)一等奖等荣誉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